我覺得是一個社會進步,一個社會它的這種發展程度比較高的象征,或者一個基本的條件,就是能夠給人提供更多的自由選擇。
人才流動起來一定不是什么壞事。換句話說劉建宏走了以后,騰出了這個位置,也許來了一個人比我好很多,這個也未可知,誰也說不準。但是人才一定要流動起來,我覺得我們說的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要流動起來,這個社會才能夠充滿活力,我覺得是好事。
九派新聞獨家特約記者周鑫 吳毓谞
從地圖上看,52層的央視“大褲衩”與3層的樂視體育小樓直線相隔2.7公里。對劉建宏來說,這不僅是一個轉身的距離,中間還隔著一個江湖的風雨。
2014年8月18日,這位46歲的《足球之夜》主持人平靜清零,加入樂視體育,給自己18年的央視生涯劃上了句號,投入到互聯網的大潮中。從此,對劉建宏來說“沒有退路了”。
在樂視體育的辦公室,我們遇見一位年輕小伙,他是劉建宏的粉絲。遺憾的是,盡管只隔著一個狹窄的過道和一扇透明玻璃墻,入職一個星期以來,他還沒見過偶像一眼。九月上旬的半個月里,劉建宏奔波于8個城市,用他自己的話說,“就跟長在飛機上一樣”。
辦公室墻上顯眼地掛著那件屬于劉建宏的“46號”紅色球衣。去年他加盟樂視時從CEO雷振劍手中將球衣接過,正式開啟了自己職業生涯的下半場。并不寬敞的空間里,一張大辦公桌,一臺樂視超級電視,再加上一張長沙發,已經剩不下太多的空間。大電視機里播放的是樂視自制的全天候體育節目,只有畫面,沒有聲音。兩大疊貼滿了票據的報銷單靜靜躺在辦公桌的中央,在等著他批復。
比約定的時間晚了大概10分鐘,劉建宏大踏步走進來,一邊歉意連連。他很忙,但并不因此失之謙和。他的發梢已經斑白,神采奕奕,一句“我們開始吧”,就開始了訪談。
“做新媒體,先清空自己”
九派新聞(微信號:cjrnews):談談劉建宏一天的生活吧。
劉建宏:比以前忙太多了, 給你說說昨天(9月14日。記者注)我怎么過的吧。前天晚上11點錄完了《超級比賽日》,12點回家睡覺。昨天早上8點離開家的,9點半去總部開總裁會,開到下午兩點,會還沒有散。我趕緊跟賈老板請了假,因為后面還約了一個商務談判,得趕緊回來。會還沒有開完我就已經跑出來了。下午3點回到辦公室,又來了攝影師要拍照,抓緊時間拍了一組。照片沒拍完,又進來一堆人,開始各種工作匯報。我處理完這些事,就到下午5點了,又開始公司例會,一直到晚上10點。散會后,我又叫來人力資源的同事,梳理整個公司內容團隊的架構。然后又和APP工程師講最新版的設計。聊完之后,負責節目的小伙子又來跟我談新節目的設想。
昨天,我離開辦公室的時間是晚上11點40,回到家12點。這就是我昨天的工作狀態。經常都是這樣的,這個月我就跟長在飛機上一樣。你看我的桌子上的報銷單子,攢了這么久都還沒有來得及簽。
九派新聞:從央視到樂視,從臺前到幕后,從主持人到首席內容官,這一年對你來說,有什么變化?
劉建宏:臺前和幕后對我來說差別不大。在央視,我也做了很多年的幕后管理。最多的時候,我管理《足球之夜》、《天下足球》……是六個欄目的總制片人。做管理對我來說倒不陌生,從2000年開始做制片人,離開臺里的時候,我已經做了14年的制片人了。
九派新聞:所以新工作對你來說沒什么壓力?
劉建宏:不,我說從臺前到幕后對我來說差別不大,但是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差別非常大。
九派新聞:樂視這一年,跟你想的一樣嗎?
劉建宏:我出來之前還是做了一定的準備,也跟新媒體的朋友們聊過。有朋友告訴我說,你要去新媒體的話,可能半年之內,你會覺得你無所適從。我覺得還挺準確的。
九派新聞:真的有半年的不適應?
劉建宏:對。直到到現在,我認為自己都在學習過程當中。新媒體的運作和傳統媒體是完全不一樣的。來這之前,我已經告誡自己了,不要拿傳統的東西去影響到你現在。
我來到這里,首先做的就是清空自己,不要拿過去的思維或者習慣的做法,想當然地做。互聯網跟傳統媒體真的是大相徑庭。
九派新聞:什么讓你覺得無所適從?
劉建宏:傳播的規律就不一樣。傳統媒體是大眾傳播,新媒體講究的是分眾傳播,更精準地找到用戶。剛來那會兒,我老愛看什么點擊率或者收視率,但后來發現不是這樣的。不能因為關注高爾夫球的人少就忽視它的傳播,不能因為足球的觀眾多就一味地往這上面去傾斜,這都是不對的。
雖然,樂視每個平臺上的用戶或者觀眾看起來沒那么大,但是當我們把這些人聚合到一起的時候,就會發現我們聚合了一個很大的觀眾群。
事實證明這么做效果還不錯。去年F1的最后一站——阿布扎比站,我們推出了六路信號直播,一場F1,六路信號。想看哪個,用戶你自己選擇。從那以后,F1的車迷也迅速地聚集到了樂視TV這個平臺上。這種分眾的傳播,精準的定位,對用戶來說能讓他體會到不一樣的樂趣。另外,互聯網決定了你可以隨時隨地點開看,自己來決定看什么,不看什么,它的自由、選擇、互動、分享功能,都是很獨到的優勢。
九派新聞:我們從媒體上了解到過去一年,樂視已經轉播了17個運動項目,擁有120多項頂級賽事的轉播權,每年要轉4000多場比賽。大家都覺得好像是樂視挑起了這輪版權的爭奪。你怎么看?
劉建宏:現在已經不止了,數字又更新了。可能我們轉播的賽事場次能夠達到上萬場。實際上在樂視之前,就已經有人把賽事版權的價格提起來了。2014年英超的版權費已經賣到了一千多萬美金,今年就更高了。
2014年底,騰訊拿了五億美金,拿下了NBA五年的版權。其實,花大錢的不是我們是他們,今年PPTV花了2.5億歐元拿下了五年的西甲轉播權。要這么說的話,樂視現在拿到的這些版權資源,我覺得都還是在一個相對正常的區間里。他們那些價格我覺得才不那么理性。
“三嚴三實保平安”
九派新聞:8月18日,陳曉卿發微博說,“去年今日,劉建宏辭職,365天過去,他已經在樂視體育做得風生水起。昨天問及周年感言,劉老師自撰一聯,意味深長:多風多雨求生路,三嚴三實保平安。”為什么是這樣兩句話?
劉建宏:這是我倆在開玩笑。8月18號,陳曉卿在微博說,一轉眼,建宏到樂視體育都已經一年了,然后說了一通。我想了想,哎呀,這一年也過得風風雨雨的,我已經進入市場了,是一個不成功便成仁的選擇,對我來說沒有退路了。
如果我還在央視,那個大樓足以保護我,可以讓我的后半生過得安全。但是現在沒了,出來以后,我才知道這個江湖,每天要承受各種各樣的壓力,接受各種各樣的挑戰。每天的心情各種起伏,幸虧我46歲了,可能已經歷練出來了,心臟已經足夠大,可以把這些東西裝進去了。
現在,央視的很多朋友天天都在學習“三嚴三實”,我要不出來的話,可以平平安安過日子。我跟他們說,你們學這三嚴三實挺好的,日子平平安安,跟我不一樣,大家選擇了不同的路。
九派新聞:經歷了什么風風雨雨呢?
劉建宏:作為一個初創公司,我們在不到九個月時間里,從一百多人變成了現在將近五百人的團隊,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發展速度呢?這個過程中,我們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困難和挑戰,有來自內部的,也有來自外部的。
就像你們說的版權大戰每天都在上演,這個版權能不能拿到,或者我的這個選擇是不是對的?市場,每天都在用很客觀的反映來告訴我成績到底是什么樣的。所以我老想起那句話:就是“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有的時候,可能還真需要一種“超脫”的心態。其實我們也是運動員,每天都在場上比賽。每做出一個選擇就相當于場上的每一次觸球,要盡量減少失誤,把這個球傳得更好,爭取破門得分,只有這樣才能在比賽當中占得上風。所以壓力是有的,這叫“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九派新聞:100分是滿分的話,這一年,你給自己打多少分?
劉建宏:那我打60分。對互聯網了解得不足,扣了我40分。互聯網是門大學問,我很多地方都學不會。這不是我謙虛。到互聯網之后,很的東西,真的是得我從頭開始學起。
之所以打這么低的分數是想告訴大家,最好的那個劉建宏還沒有在互聯網上呈現出來,我還有機會去學習,我在提高。到2016年,你再問我,也許我就能給自己打個80分。
離開央視,是社會的進步
九派新聞(微信號:cjrnews):年初的亞洲杯,我在樂視上聽到了你的解說。開場的時候,你不再說“中央電視臺,中央電視臺”。作為觀眾,我一開始有點不適應,你自己呢?
劉建宏:我的身份發生改變了,但是你的身份沒有發生改變。我只不過從央視變成了樂視,但是對你來說看中國足球,你的身份沒有改變,你還是一個中國足球的球迷。我服務球迷的態度沒有改變。
盡管是從央視變成樂視,但是對我而言,我依然是在從事著和體育相關的事業,雖然平臺不一樣了,但現在我有時候感覺自己的力量好像比以前更充沛了,或者說我能夠在很多時候更直接地參與到中國體育的活動當中。不管是它的變革還是它的進步,我們距離這個產業更近了。
九派新聞:原來在體制里面沒有這種感覺嗎?
劉建宏:這跟體制無關,體制也可以選擇我這么去做的。誰說在體制內就不能這么去做呢?我只是說就我個人而言,我的變化,我是離體育,離市場,離這個產業更近了。而且我有一個觀點:我做不了什么大事情,但是我可以用體育去改變中國。
九派新聞:你太謙虛了。
劉建宏:沒有,這確實是真的,軍事、治國這種事我們就不要去想了,對我來說我從來都不去想。能夠用體育改變中國,改變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對我來說就已經是個功德無量、福報無量的事情了,所以我做就OK了,就是樂視同樣給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我可以在這上面去發揮去施展,盡情地展示自己。
我過去的這一年多,盡管每天感覺跌宕起伏,忙忙碌碌,但從內心里面,我是快樂的,我覺得在風口和在潮頭的感覺還是很刺激的。
九派新聞:最近央視很多大家都熟悉的老面孔都離開了,像張泉靈、郎永淳……你也是從里面走出來的,作為過來人,你有什么感觸?
劉建宏:我覺得一個社會進步,一個社會它的這種發展程度比較高的象征,或者一個基本的條件,就是能夠給人提供更多的自由選擇。
人才流動起來一定不是什么壞事。換句話說劉建宏走了以后,騰出了這個位置,也許來了一個人比我好很多,這個也未可知,誰也說不準。但是人才一定要流動起來,我覺得我們說的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要流動起來,這個社會才能夠充滿活力,我覺得是好事。
“足球改革,政府主導是第一位的”
九派新聞:8月剛出臺的《中國足球協會調整改革方案》,宣布將中國足協脫離國家體育總局,這和你離開央視有可比性嗎,都是脫離體制?
劉建宏:足改不過是中國體育改革的一部分。去年特別逗,我46歲的時候離開央視加盟樂視,10月國務院出了一個46號文件,這個挺巧合的。
46號文件奠定了中國體育改革的基礎,把體育的大門向市場打開了,讓更多的社會力量進來共同參與中國體育的建設,這是好事。今天,足球改革就等于是又加了一把火。
我們明顯感覺到市場在升溫,大家現在一說就是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五萬億,都在說誰分這五萬億的蛋糕。做商業,你不可能不去想商業利益。我是做內容的,但從我的角度來說,我更多想的是這五萬億對我不重要。市場熱起來,有更多機會去讓更多中國人參與到體育運動當中來,這才是重要的。
九派新聞:體育應該是培養未來公民的一種教育方式?
劉建宏:對,就是這個意思。競技層面上的是競技體育,它下面有一個更大的底座叫全民體育。這個體育才真正蘊含了更大的商機和更大的市場。全民體育也是對整個中國,對整個社會改變最大的。中國就算拿51枚奧運會金牌,也改變不了你在學校里面“小胖墩”多、“小四眼”多,身體條件越來越差的現狀。
九派新聞:你覺得足改哪個方面最重要?
劉建宏:哪方面都很重要,事實上已經把足球改革的方方面面基本上都涵蓋了,還是非常全面的。我更感興趣的是怎么落到實處。
在校園足球和業余足球這個層面上,政府的主導作用一定不能被忽視,甚至應該說是第一位的。為什么叫足球改革呢?如果中國足球發展得很好,就不需要改革了,讓它發展就好了。一定是因為中國足球發展得不好,你才要改革。
那不好的是什么呢?是校園里面沒有足球,中國的教育已經拋棄了足球。現在你需要讓中國教育把足球再叫回來,甚至應該說讓中國教育認識到以足球為代表的體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是培養一個好的優秀的社會公民的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
同時如果能夠讓體育成為一個人一生當中的習慣,這個國家,這個社會,這個民族的未來,都是受益無窮的。但是我們的教育已經不這么看了,我們的教育只關心誰考了一百分,誰的成績更好,已經變得很畸形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就要起到一個強力的主導作用,你要讓教育再回到校園當中,回到學生身邊,回到每一個孩子的生活里。
九派新聞:現在也有一些中小學已經把足球作為必修課,要考試。
劉建宏:這還是在用考試的方式來解決中國足球問題,這能用考試去解決嗎?這是南轅北轍。
九派新聞:所以教育不改,青少年足球這一塊還是很難的。
劉建宏:不光是教育,所以我覺得對于政府來說是如何落地、配套,然后把自己該做什么和不該做什么想清楚,哪個階段做什么,哪個階段不做什么也想清楚,這樣的中國足球可能慢慢會有起色。
編輯 |劉潔 至美 嬋娟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