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30日電 (記者 陳康亮)《2015中國網貸運營模式調研報告》(下稱《報告》)30日在京發布。作為該調研報告的課題組組長,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金融市場研究處處長瘐力在發布會上表示,P2P平臺的火熱發展也帶來了同質化競爭嚴重,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的問題,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行業創新發展。
近年來,P2P平臺大量涌現,使得行業競爭愈演愈烈,據第三方數據平臺統計,2010年國內P2P平臺數量為10家,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平臺數量快速增長,年底分別達到50家、200家、800家;2014年底激增到了1575家,截止2015年9月,國內市場P2P平臺的數量達到了2417家。
行業亂象橫生,同質化泡沫嚴重,問題平臺也不斷出現,過度競爭、詐騙、經營不善等問題頻繁發生,阻礙了行業的創新發展。報告指出,隨著P2P市場規模擴大,參與P2P業務企業數量暴增,P2P網貸平臺亂象也由此而生,同質化競爭嚴重。
對此,瘐力認為,隨著監管部門意見出臺和后續監管細則的落地,P2P市場格局也必定會隨之變化,優質資源逐漸向大平臺靠攏。P2P企業只有在細分市場尋求創新,專注于不同領域、不同人群的細分市場,構建差異化優勢,才能真正為P2P平臺提升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中特意提到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園區型O2O模式,報告指出,目前,市場上大多數P2P平臺主要從事個人對個人的借貸業務,園區型O2O模式作為P2P行業的一個重要分支,本質上是將O2O模式用于園區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園區型O2O模式助力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彌補金融服務空白,推動普惠金融發展,拓寬資金回流渠道。
什么是“園區型O2O模式”?據報告介紹,“園區型O2O模式”由邦幫堂平臺建立,是其依托園區運營者(邦幫堂母公司鑫茂集團)對園區內企業發展情況的了解,充分將互聯網高效、便捷的優勢與園區內龐大的企業優質借款資源相結合,為各類有投資需求的用戶提供回報率高、安全性好、選擇多樣的理財項目,同時也為有融資需求的中小微企業提供高效率、低成本、多渠道的融資服務。
報告還詳盡地分析了“園區型O2O模式”的運營體系、風控系統。根據報告,“園區型O2O模式”模式的風控體系中包含了P2P平臺的三大核心部門:園區管理處、平臺借款中心、風控部門。三個核心分工不同,責任不同,流程大致為:園區管理處負責匯總借款企業的水、電、物流、采購等物業費用繳納等歷史信息提交給平臺的借款中心;借款中心收集借款企業經營、財務、征信等信息,依據相關標準對借款企業進行首次篩選,并提交給風控部門;風控部門則負責對通過初篩后的借款企業進行實地調查、評審;審核通過后,平臺即開始發布借款標的。
報告認為,“園區型O2O模式”能夠突破行業的發展瓶頸,是擁有可持續性發展的健康模式,該模式有效地減少小微企業融資的中間環節,降低小微企業的融資時間與成本,具有可復制性,有望助推各大科技產業園區與眾多中小微企業實現產業升級,在更大范圍內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
作者:陳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