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頭”照片 網絡圖
“鐵頭”創作的詩《如果媽媽是只小賤貓就好了》
“鐵頭”創作的詩《欲望》
商報記者 饒方婧 喻倩倩
實習生 許萌
“我和姥姥沒有愛情 她實在是太老了……”“媽媽很賤,我很愛她。”近日,這些看似大膽露骨的現代詩被頂上了網絡的風口浪尖。因為誰也想不到,詩人是個9歲的男孩。據網友發現,這位小男孩還出版了詩集。驚人的詩句,在讓小男孩收獲鼓勵和贊賞的同時,質疑聲和批評聲愈演愈烈。甚至有網友懷疑炒作,也有人認為言辭低俗,指責其父母教育不當。
男孩6歲
微博上筆名寫詩
記者隨后了解到,這位北京9歲男孩梁勝杰6歲開博,媽媽李桂杰以記錄童言童語的方式,不時在微博上發出幾張照片,圖中是梁勝杰以筆名“鐵頭”所寫的詩。他用歪歪扭扭的漢字寫下他眼中的世界,柳樹、春天、貪吃的月亮,其中也不乏愛情、欲望等種種在成年人看來不可思議的題材。
出版個人詩集
引網友質疑
驚人的想象力和詩句,令網友贊嘆的同時,也出現了反對的聲音,認為一些內容“不應該是一個9歲孩子所寫的東西”。有些網友尖銳地指出,其中一些詞句顯得低俗。甚至有網友質疑孩子的詩是不是自己寫的,是不是“虎媽逼出來的”,“一個9歲的孩子,經歷過愛情嗎?懂愛情是什么嗎?”
今年8月份,“鐵頭”出版了個人詩集《柳樹是個臭小子》,針對其炒作、搏出位的質疑聲也紛紛出現。
母親
鼓勵孩子創作 每日一詩享受寫作樂趣
昨天,“鐵頭”的媽媽李桂杰接受了商報記者的采訪。面對網上的質疑,從事媒體工作的李桂杰說從沒指望“鐵頭”要成為詩人,也沒有逼過“鐵頭”寫詩。“鐵頭”從小就對自然和生活非常“敏感”,善于觀察,思維總是“天馬行空”,而且常能隨口說出很有詩意的語言。于是,她和丈夫兩人便有意識地培養他寫詩的愛好。
“開始就是偷偷把他零碎的詩句記錄下來,加以潤色,并有意識地訓練他的想象力,比如我們出‘看今晚的月亮,我們來比喻它’這樣的命題,然后我們一起發揮想象力。”李桂杰告訴商報記者,等“鐵頭”上了小學,他們就開始鼓勵他獨立完成,“我們會幫助改錯字,一起討論詩歌的完整性等等。”
從6歲起創作詩到現在,“鐵頭”已經寫了三四本,基本每天寫一首,詩集收錄了175首,還有一百多首詩沒在詩集里面。李桂杰告訴商報記者,備受爭議的《小賤貓》今年發表在了國內權威的詩歌刊物之一《詩歌月報》上,《愛情》也入選了《2014中國詩歌排行榜》,說明作品還是得到業內人士認可的。“希望大家不要打擾和傷害孩子,讓他自由快樂的享受寫作樂趣。”
出版社
非因小孩作品而出版 想象力和童心可貴
針對網上炒作和對詩水平的質疑聲,清華大學出版社編輯張立紅也回應商報記者稱,自己關注鐵頭至少有一年了,并不是因為是小孩子的詩而出版,“是因為他的文字中可貴的想象力和童心。”她表示,網上熱議的詩歌,作者并沒有發給出版社,所以,出版的詩集《柳樹是個臭小子》中并沒有微博熱議的詩作。
“別人認為是炒作,在我們看來是意外,我和孩子父母都嚇壞了。”她表示,網上熱傳的詩歌和出版的詩完全不同。“從反饋上來看,很多人說讀這些詩開心極了。”張立紅表示,這也說明鐵頭的寫作多元化,角度豐富。“大人的作品尚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小孩子的作品難免有人喜歡,有人受不了。”她認為,鐵頭的想象力和童心值得關注和保護。
聲音
詩人:
6歲~14歲小孩一詩驚人很正常
先鋒詩人、詩歌批評家李磊:我在微博上公開贊揚“鐵頭”,“這孩子前幾年就一直是我的微博小詩友,詩意語言都比很多成年詩人真實高級多了,有人瞪眼撒謊說不好?真可笑!”
著名詩人周瑟瑟:我曾把鐵頭的詩歌《愛情》入選由我選編的《2014中國詩歌排行榜》,完全取決于他的作品所包含的先鋒性。”
重慶詩人、魯迅文學獎得主李元勝:小孩子一詩驚人并非罕見,6歲到14歲年齡段的孩子主要靠想象力來將身邊的人、事物聯系在一起寫成詩。和成人相比,這些作品跳出規則,令人覺得十分新鮮、驚訝。這是普遍現象。但當下走紅,并不意味著未來小孩能成為出色的詩人。
家長:
對孩子充滿想象力的創作感到驚喜
渝北區43歲市民徐庶:我兒子徐毅也曾在8歲時發表詩集《雨是傷心的云》,9歲就加入了重慶作家協會。現在網絡發達,小孩子可以從很多地方吸收到信息,不必用成人的眼光去審視他和作品。小孩在寫作時,話題應由孩子自己定,自由發展。家長可以正確引導。”
渝中區從事行政工作的吳先生:小學二三年級是小孩剛開始學習寫作的時間。如果8歲的女兒能寫出“鐵頭”這樣的詩作,我反倒會感到驚喜。
重慶一高校40歲教師黃女士:我有個11歲的兒子,“小朋友寫作,是非常值得鼓勵的,作為教師,我會針對語言和語法給孩子一些指導。”
觀點
別用成人眼光去質疑 應個性化培養孩子
著名教育學者熊丙奇也認為,“鐵頭”詩中所用的語言是很正常的。“大人和孩子的認知不同,不要對孩子的語言附加成人的觀點,也不要帶有偏見去評論。可能成人覺得很奇怪的,孩子覺得很正常。只要孩子的行為和作品,不是反道德反社會的,就不必做過多的約束。”
他表示,如果孩子有某一方面的天賦或才能,作為家長,應當對孩子進行個性化培養,去發展和呵護孩子的才能。如果孩子沒有,家長也不能生硬地去培養,要尊重孩子,給孩子一個寬松的成長空間。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