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訊
一周之前,碧桂園高調宣布聯合中國金茂以不菲的價格奪下北京兩宗商業金融地塊,京城首秀頗為張揚。不過日前業內傳聞,碧桂園正在核算成本,考慮“退地”。消息一出,震驚了地產圈。截至發稿前,碧桂園并未正式對外回應傳聞,而地塊的另一買家中國金茂也沒有明確消息發布。
證券時報記者據此采訪了碧桂園內部的相關人士,其大都表態并不清楚該地塊的具體情況,但同時強調“退地”的說法并不靠譜,目前也尚未收到公司針對此地塊的任何消息。而多名業內人士也向記者表示,所謂的“退地”一說并不準確,即使有考慮退出,更可能是轉手股權,畢竟是聯合拿地。
“退地”傳聞不靠譜
10月21日,碧桂園、中國金茂聯合體以總價51.8億元摘得豐臺區花鄉四合莊(中關村科技園豐臺園東區三期)1516-28-A和四合莊1516-28-B兩宗商業金融地塊,溢價率均超140%,綜合樓面價2.9萬元/平米,而前一天,中鐵置業剛以11億元摘得相鄰地塊,同為商服用地,樓面價為1.8萬元/平米,明顯低于碧桂園所拿地塊的價格。
在“退地”傳聞風起后,部分市場人士認為,碧桂園考慮退出很可能是因為該地塊的價格測算超出了公司的開發能力。據相關媒體介紹,在歷史上出讓的四合莊商服地塊中,2.9萬元目前是最高的,此前一直未超過2萬元/平米。
對此,中原地產研究總監張大偉堅定地表示:“‘退地’的說法是極不靠譜的,退地相當于買家直接把地塊退還給國土部門,屬于非常烏龍的事件,碧桂園在競拍前肯定會考慮價格成本因素。另外,即使要退地也必須和金茂協商,相比之下,如果真的是退出,轉手股權更有可能。”
實際上,記者采訪的幾位不愿具名的碧桂園內部人士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他們表示并不清楚該地塊的最新進展,但都對“退地”一說表示疑問,目前也未收到公司針對此事安排的通知。同時,金茂方面也沒有就此事對外明確回應。
另一種猜想則是集中在碧桂園對一線城市商業地塊開發能力的質疑。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認為,碧桂園擅長郊區剛需大盤的開發,這塊地的性質為商業金融用地,這兩種可能的業態,都是比較陌生的。特別是在一線城市操盤如此規模的項目需要公司一定的人才和經驗儲備。
聯合拿地的喜與憂
碧桂園是否退出該地塊的說法尚無定論,另一種傳聞已經開始風起。操盤主權之爭被部分市場人士認為是碧桂園考慮退出的主要原因。不過,針對是否將所持土地權益轉手給金茂一事,碧桂園目前也未有回應。
據了解,與中國金茂合作拿地的企業不在少數,而操盤者多為金茂。究其原因,在北京,金茂擁有較高的高端項目操盤能力,對于產品的打造、客群的把握、市場的分析、后續的銷售,都形成了自己的優勢。與金茂合作,讓金茂來操盤,用金茂的牌子,在目前來說,是最好的選擇。但對于碧桂園來說,如何實現自身品牌在京城的發展是一大疑問。
從近兩年來的房企聯合體不難發現,同級別房企之間的聯合成為常態。同時對資金鏈要求高的大型城市綜合體項目聯合體開發增加。可以看到這不僅是在資金上的聯合,同樣也是大型房企商業運營能力之間優勢互補。
特別是一線城市的項目聯合,在房企之中顯得頗為常見。除了上述碧桂園金茂聯合體,北京近期拍出的地塊很多都由大房企聯合體拿得,比如昌平南邵的兩宗地塊由泰禾和龍湖聯合體摘得、華潤+首開+平安以86.25億元聯合奪下豐臺花鄉白盆窯地塊等。
張大偉介紹,房地產業內的聯合拿地優勢和風險并存。優勢方面,聯合拿地可以緩解資金壓力,合作分擔風險,同時實現客戶、市場、開發燈資源的共享。此外,多家共同拿地最直接的意義就是節約資金,避免抬高地價。
風險方面,因為管理風格、企業文化、利益分配、股權分配等產生的糾紛不少,開發理念和追求利潤方式理念的差異是聯合拿地無法回避的問題所在,也是聯合體破裂的最大主因。房企1+1能否大于2,關鍵在于聯合體雙方的彼此的融合,在企業文化、經營理念、利潤分配上的趨同。而雙方能不能合作,主要還是取決于資源、資金和風險三方面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