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青島10月28日電(記者張旭東)走進廣州萬寶集團壓縮機有限公司青島工廠,感覺有些冷清,但這里并沒有停產,而是在對設備進行年度檢修,同時安裝一條智能化生產線。
工廠常務副總經理陸海江說,“過去幾年企業產值保持20%的增長,今年前三季度產銷量卻下滑了8%至10%,我們不得不求變。”
這家企業主要生產冰箱壓縮機,由于目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國內市場競爭激烈,今年訂單量和價格雙跌。“負毛利的訂單,企業也很珍惜,因為不開工損失更大。”陸海江說,目前整個行業都遇到了瓶頸期。
為此,該企業將主要產品轉向技術含量和利潤更高的變頻壓縮機和商用壓縮機,將引進智能化生產線、優化物流和提升規模效應作為企業的求變途徑。
“要根據智能化生產線特點,從設計工藝就開始優化產品。”陸海江說,“智能化將使20人的生產線變為5人。”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經濟下行壓力較大。
分析人士認為,從外部環境看,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而當前中國正處于經濟轉型與結構調整的“爬坡過坎”期,對工業增長形成一定壓力。
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國工業企業開始創新求變。青島海西重機有限責任公司以往主要生產港口起重機,在經濟下行壓力下,由于沒有新港口建設以及老港口不更新設備,訂單壓力越來越大。
“我們拓展新市場領域,研發生產用于保障海上鉆井平臺等生產活動的海上服務平臺,提供維修、救援、人員撤離與輪換、補給和娛樂等服務,單個平臺價值2億元,利潤率是起重機的2至5倍。今年服務平臺將占企業產值的一半以上,前9個月拉動企業產值增長15%。”青島海西重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朱聲凱說。
“我們的海上服務平臺全部出口,得益于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讓我們的產品能走得更遠。”朱聲凱說。
海爾是中國知名的家電品牌,在家電利潤“薄如刀片”的形勢下,海爾借助互聯網向創業平臺轉型。據悉,6萬多員工已組成多個創業體,海爾由一家家電企業變成了一個“創業孵化器”。
雷神是三個“85后”在海爾創業平臺上成立的創業團隊,主打游戲筆記本電腦業務。今年前5個月,雷神游戲本銷售3.4萬臺,銷售額達1.8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9%和163%。
紅領集團是一家傳統服裝企業,近年來其借助互聯網搭建起消費者與制造商的直接交互平臺,探索西裝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其定制系統提供了多種版型、工藝、款式和尺寸模板供顧客自由搭配,工業化的大規模西裝定制價格最低僅為手工定制的五分之一。
今年以來,紅領集團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均同比增長15%以上,收入利潤率16%以上,是同行業平均利潤率的3倍多。
一些企業負責人表示,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希望政府和行業協會做好市場導向,避免低端競爭、惡性競爭和“價格戰”,引導市場需求轉向節能環保、技術含量高和有特色的產品,做好知識產權保護,提高企業的創新積極性。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