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10月28日電(記者 毛振華)盡管即將入冬,但包括16.8萬噸級的“海洋量子號”在內,仍有多艘國際大型郵輪往返于天津國際郵輪母港與日韓之間。近年來,中國廣闊的旅游消費市場吸引了眾多國際郵輪公司進軍中國。郵輪游由于兼具出境游、海島游、購物游、家庭游等特點,正受到越來越多中國消費者的喜愛。
運營466個航次,出入境旅客達172.34萬人次,游客人次同比增長43.36%。從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游艇分會的統計數字看,在較大經濟下行壓力下,2014年中國郵輪業延續了近年來高速增長的勢頭。
“從2006年中國只有1艘900艙位的郵輪試水運營,到去年達到8艘共1.8萬艙位,中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發展最快的郵輪旅游市場。”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游艇分會常務副會長鄭煒航說。
皇家加勒比國際游輪北亞太及中國區總裁劉淄楠告訴記者,從2009年以來,皇家加勒比在中國的業務從零起步,幾乎每年都翻倍增長。“郵輪為中國游客提供了便捷的出境游方式,可以近距離體驗異國文化與生活。”據悉,該公司已計劃將原本在新加坡完成的郵輪翻修、船供等業務在2017年轉到中國。
歌詩達郵輪中國區總經理黃瑞玲說,歌詩達郵輪已進入中國十年,最近三年的增長尤為明顯,平均每年在中國運力的增加都在50%以上。“中國郵輪市場經過一段時間發展,已經能夠承載一定的高端業務創新空間了。”
記者在天津郵輪母港探訪“海洋量子號”時了解到,郵輪上的生活很豐富。游客每天會收到一份從早到晚的節目活動表,攀巖、高爾夫、百老匯歌舞、花樣滑冰秀應有盡有;其設施“北極星”用360度搖臂支撐,游客可在距海平面300英尺的高空同時觀賞到船體和大海的美景;船上的免稅購物更是受到中國游客的喜愛。
方立新是皇家加勒比郵輪上的一名娛樂總監。現在,他用中英雙語主持船上幾乎所有演藝活動,以滿足郵輪上越來越多中國游客的需要。
“一塊披薩、一杯咖啡、一本詩集便可愜意一下午,我其實挺喜歡這種感覺。”曾跟團參加郵輪旅行的游客岳彤說,在郵輪上,安靜和熱鬧的旅行方式可以隨時切換,沒有那種匆匆忙忙的感覺。“郵輪上每天都有手工技巧、瑜伽、團體舞、圖書館、3D電影、歌舞秀等多彩活動,我很少在客房待著,盡可能地去體驗不同的活動。”
皇家加勒比郵輪上的餐廳服務員小何來自廣西。他說,在郵輪上工作不但能巡游世界,每年還可休息兩、三個月,而且收入也不錯。
當前,郵輪業正成為中國國內投資的新熱點。隨著海航的“海娜號”、渤海郵輪的“中華泰山號”、攜程的“天海新世紀號”的起航,中資郵輪船隊已經實現破冰。
同時,郵輪業也帶動了傳統港口產業的轉型。目前,上海、天津、三亞、廈門、舟山、青島已經建成7個國際郵輪碼頭,深圳、海口、大連3個郵輪碼頭正在建設。
天津國際郵輪母港總經理張振東表示,截止到目前,該港已接待郵輪74個艘次,旅客近34萬人次,較去年有較大幅度增長。預計明年將接待150艘次郵輪,接待65萬人次旅客。
鄭煒航表示,中國港口沿海城市如今已開始形成港口運輸業、旅游服務、人才教育、金融保險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郵輪產業。上海就曾提出,“十二五”末爭取郵輪產業的總體貢獻達到150億到200億元,發展成為亞洲一流的國際郵輪樞紐港。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郵輪母港硬件條件比鄰近國家高出不少,但目前運力仍存在缺口。按2030年達到1000萬出境郵輪旅客的普遍預期,中國市場還需至少65-80艘左右大型郵輪,目前總運力缺口高達80%,市場前景依舊廣闊。
此外,目前國內郵輪停靠港口的綜合收費依然偏高,郵輪行業船供的國內采購還存在瓶頸,近年來還發生了多起航線更改導致旅客不滿的“霸船”事件。
業內人士建議,當前應繼續推動在郵輪領域的簡政放權,加快本土郵輪制造業的發展,豐富周邊航線資源,提高郵輪業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