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大兒子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隱含承繼皇業(yè),總領乾坤之意。
承乾秉性聰明,8歲即封為皇太子。不想成年后喜好聲色,漫游無度。但他怕太宗,就大耍兩面派,當著太宗,言必忠孝;退朝返宮,便與群小褻狎。他有足疾,怕因此被廢,深嫉受太宗喜愛的魏王李泰。第4子李泰也確有野心,心懷奪嫡之計。
于是雙方各樹朋黨,想下毒手。后來,承乾甚至想謀老子的反,被人告密,下獄后廢為庶人,徙往黔州,兩年后死在那里。李泰也被“幽閉”起來,35歲就死了。
唐太宗有鑒于此,曾下了一道詔唐太宗有鑒于此,曾下了一道詔書:“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窺望者,兩棄之,著為令.”(《新唐書·太宗諸子》)實際上,這不過是一紙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