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格冷峻的畫面之下,偶爾也能看出那么一點諷刺和黑色幽默:“光明縣人民法院第五候審廳”門口的玻璃門上,貼著三個紅色的大字“和為貴”;范冰冰對著唯一的“朋友”大黑牛(李晨)說:“連你都不相信我的官司能打贏”,后來又對著那些勸她別去上訪的人說:“牛說不讓我告狀是怕我告不贏,你們不讓我告,是讓我繼續含冤”。
而在畫面之下,這個故事本身的“幽默”更值得玩味。在學生時代曾經追求自己的趙大頭的勸說之下,李雪蓮決定放棄上訪,和趙大頭結婚并開始新生活。但后來才得知原來趙大頭早就被組織收買,這么做只是為了讓他的兒子工作能“轉正”。李雪蓮“討個說法”的行為并沒有得到尊重,反而讓女兒都覺得她“有病”,這個長達20年的狀告之路也隨著秦玉河車禍身亡而結束,李雪蓮想尋死而不得,落寞收場。(小說中的人名也是滿滿的諷刺:“王公道、董憲法、荀正義、史為民、蔡富邦、賈聰明、刁成信、儲清廉”,直讓人想起曹雪芹的“甄士隱”和“賈雨村”。)
這種幽默和諷刺不再停留在語言,也跳脫于形式,是更深層次的一種幽默。據說馮小剛對這個故事垂涎已久,礙于“敏感”,一直沒拍成。在《一九四二》遭遇“票房滑鐵盧”之后,馮小剛以一部《私人訂制》回歸賀歲檔,票房一舉突破7億。他也曾經公開表示,《私人訂制》其實是想還華誼老總王中軍一個人情。在憑借《老炮兒》拿下金馬影帝之后,馮小剛顯然不會就此轉行,而是帶著他的憤怒和對社會的觀察回歸了導演的行列,這部電影形似老謀子的《秋菊》,骨子里應該還是馮小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