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海燕 通訊員 張佳麗
失能老人長期護理保險,今年將在海淀試點。重度失能老人,政府最高補貼50%的保費,享受最高每月2500元的上門護理服務。據(jù)了解,這項保險由海淀區(qū)民政局和中國人保合作推出,是全國首個針對失能老人長期照料的政策性保險,覆蓋海淀區(qū)所有18歲以上戶籍居民。
兩成老人失能,護理費用數(shù)千
北京已加快步入老齡化社會。海淀區(qū)民政局局長程培衡介紹,僅海淀區(qū)目前老年人口已達45萬,約占常住人口總數(shù)的20%;45萬老年人口中,有20%是失能與半失能老人。現(xiàn)在,全區(qū)老年人口以每年2萬人的速度在增長,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100萬人,占常住人口的30%以上。
“失能老人照料是很大一個問題。”程培衡介紹,現(xiàn)在,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后,主要依靠家庭照顧,既耗費精力又耗費財力。“基本上家里有一位失能老人,全家人的生活都要受到巨大影響。”
如果從市場上請護工上門照料,一來不專業(yè),二來費用高昂。據(jù)測算,照顧輕度或者中度失能老人,聘請護工的費用每月在5000元到8000元左右;如果是重度失能老人,一個月動輒上萬元。而目前海淀區(qū)70%的退休老人每月退休工資僅3000元左右,無力承擔如此高昂的費用。
引入保險機制,政府補貼保費
“開展失能老人長期護理保險,就是要減輕家庭照料失能老人的負擔。”海淀區(qū)民政局副局長李杰介紹,海淀區(qū)和中國人保北京分公司經過兩年多的調研和設計,結合海淀區(qū)實際,同時借鑒國外護理保險制度,制定了本區(qū)的失能護理保險制度。在運營模式上,由政府補貼一部分保費,個人繳納一部分。當投保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時,由社會機構提供廣泛的照料服務。
“這項保險面向全區(qū)18歲以上所有的戶籍人口。”李杰介紹,對于投保人來說,不同年齡段,繳費標準也不一樣。越年輕投保,所需繳納的費用越低,政府對保費的補貼比例也相應較低。例如對于18歲到40歲以下的投保人群,政府補貼比例大約在10%。對于40歲到50歲的人群,補貼比例會達到20%到30%。
保費分若干檔,最低100元每月,連續(xù)繳納至少10年。年輕時積累的資金越多,今后享受的服務標準越高。投保人60歲以后,一旦發(fā)生被保險責任時,保險公司就會按照要求給予所需要的服務支持。
老人當下投保,即可上門照料
作為這項保險的一大亮點,當期已經失能的老人也可以投保,邊繳費,邊享受服務。“這是一項政策性保險,有政府責任在里面,當前已經失能的老人是最需要幫助的群體,絕不會排除在保險范圍之外。”李杰表示。
對于已失能的投保人,會有獨立的第三方機構上門對老人的失能程度進行評估,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三個等級。失能等級不同,保費繳納標準也不一樣。“因為是當期享受服務,繳費標準普遍要高一些。”李杰介紹,例如重度失能老人,每月保費在2000元左右,其中,個人繳納1000元左右,另外40%到50%的費用將由政府承擔。保險公司根據(jù)投保情況,每月最高為失能老人提供2500元的上門護理服務。
據(jù)了解,上門護理內容包括生活、健康護理、緊急救助、精神關懷四大類,具體的像助浴、助潔、助餐、助行、代跑代辦、慢病管理等,都在服務范圍之內。服務由社會上專業(yè)的護理機構提供。
目前,《海淀區(qū)長期護理保險實施辦法》及相關配套實施與操作文件已經出臺,年內這項保險將正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