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檻二
培訓資金支出巨大 一犬需12萬到15萬元
走進中國導盲犬大連基地后,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從這里畢業的導盲犬全部是免費交付給全國等待申請的視力殘疾人使用的,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而培養一條合格的導盲犬,經過測算,培訓基地要花費12萬到15萬元,以每年基地畢業17條導盲犬計算,一年的支出就是255萬元。這些錢又是誰來支付呢?基地是怎么維持的呢?
培訓資金來自大連市政府和社會捐贈
在社會上經常會聽到一種說法,視力殘疾人的導盲犬是花十幾萬買到的。“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我們的導盲犬全部免費提供給適合的視力殘疾人使用,不用花一分錢。12萬指的是訓練費用,是由大連市政府和基地各負擔一半的。”梁佳對于社會上的這種誤解進行著澄清。
據介紹,大連培訓基地近幾年來每年需要資金約255萬,過去一直依靠慈善捐款和王靖宇教授的個人出資,基地的維持一度出現危機。2010年開始,大連市政府決定每條導盲犬“畢業”,財政將予以一半費用的補貼。以一條導盲犬訓練費用12萬元計算,政府補貼6萬元。
另一半來自何處?打開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的網頁,在首頁上不停地滾動著愛心捐贈名單,來自全國各地的市民為基地捐贈的款、物會被公布出來。這就是基地另一半的資金來源——捐贈。
近兩年來,隨著導盲犬接受度的提升,基地的捐贈款基本維持在每年80萬元上下。即便如此,基地也僅達到收支平衡,已經沒有了擴大培訓數量的空間。
導盲犬培訓賬本
訓練導盲犬都需要花什么錢呢?據中國導盲犬大連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國際通用的導盲犬犬種主要是拉布拉多獵犬和金毛獵犬。因為它們溫順、聰明、安全、穩定、體型適中、無攻擊人的傾向。基地目前訓練最多的犬種是拉布拉多。
支出方面,工作人員的工資支出和導盲犬的吃是最大的兩塊支出。“我們基地一個月的狗糧就要消耗掉1噸。”梁佳說,還有免疫、洗澡、驅蟲、訓練用的耗材、導盲鞍、牽引繩、訓練場地的設備等等。“另外一大塊開支,就是導盲犬從基地到市區公共場所實地訓練的乘車費用,這一塊的開支也不小”。
除此之外,就是訓導員的工資。目前,基地共有全職工作人員18人(還有若干兼職工作人員),其中14人為訓導員,這些平均年齡只有25歲的訓導員,每個月只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資,微薄的收入讓這支隊伍的流動性很大。從2006年至今,已經有80多人離開了基地,而后又有新的訓導員加入。“因為經費的制約,我們不敢擴大犬只的飼養規模,同時也不敢大規模地招聘訓導員,畢竟要給大家發工資的。”梁佳說得很實在。
基地統計顯示,2010年到2014年,平均一年犬糧支出約35萬,犬只醫療支出約10萬,犬只免疫支出約4萬,人員工資與社保約158萬,訓練支出約22萬(包含車輛保險、保養、油費以及訓導員服裝等),差旅費約8萬,辦公用品消耗約10萬,宣傳品支出約8萬,全年支出合計預計為255萬。如果以每年畢業17條犬只計算,一條導盲犬的訓練費用為15萬元。
據北青報記者了解,導盲犬的培訓在我國開展近10年。目前,對于導盲犬培訓機構的性質、資金來源構成等,我國尚無明確的扶植政策出臺。截至目前,全國能夠培訓導盲犬的機構只有大連、山東、鄭州、南京四家,其中大連規模最大。
鏈接
國外如何資助導盲犬?
據了解,周邊的一些國家和地區,資助導盲犬的渠道多種多樣,在日本,導盲犬經費一般是政府、企業和個人捐助各占1/3;韓國導盲犬基地,據稱由三星集團承擔大部分經費和組織工作;在臺灣,臺灣商業銀行會在客戶刷卡消費時,從支付手續費的環節拿出一部分資金捐贈給導盲犬;在美國,導盲犬的培訓機構都以非營利慈善事業的性質來核準登記,政府會在稅收上對這樣的組織給予適當優惠,但機構在財務上則要完全依靠民間的捐贈,沒有任何政府補助。 本版文/本報記者 王薇 本版攝影/本報記者 郝羿
內存
北京10條導盲犬
9條畢業于大連
北京目前共有10條導盲犬,其中9條導盲犬畢業于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
1.LUCK 2007年上崗 2.妞妞 2008年上崗 3.黑黑 2009年上崗 4.VIVIAN 2010年上崗 5.喬喬 2010年上崗 6.珍妮 2011年上崗 7.LAURY 2011年上崗 8.IQ 2013年上崗 9.子龍 2013年上崗
導盲犬的一生
寄養期:幼犬出生后45天,送往愛心志愿者家中寄養,讓幼犬學會如何與人相處。
培訓期:幼犬滿12-14個月齡后,送回基地進行為期6個月的專業技能訓練,合格后將與視障人士進行3-4周的共同訓練。
服役期:培訓合格的導盲犬將免費交付給適合的視障人士使用,服役期為8—10年。
退役期:服役期滿后將被送到愛心志愿者家庭或基地養老。
導盲犬主要是拉布拉多犬和金毛獵犬,溫順、聰明、無攻擊人傾向,經訓練可記住30個以上的口令。
當在公共場合遇到導盲犬時應記住“四不一問”原則:不喂食,不撫摸,不呼喚,不拒絕;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