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2月1日專電(記者段菁菁)“橫店演員公會有了正式名分,從今以后,‘娘家人’的臂膀更可依,我們也更有底氣了。”記者2月1日從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獲悉,橫店演員公會在其所在的東陽市民政局正式注冊,這意味著一個服務于在橫店從事基層演藝工作群體的社會公益性組織正式成立。
橫店,這個地處浙江東陽的小鎮,方圓僅10平方公里,卻是亞洲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
隨著中國影視產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心懷“電影夢”、從事基層演藝工作的外來人員來到橫店,成為海內外影視劇組來此拍戲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2003年7月,為有效對接劇組和群眾演員,保障群眾演員的工資、收入等合法權益,連結“橫漂”與劇組的“紐帶”——橫店演員公會在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成立。
作為橫店演員公會的“元老”,經理何斌斌見證了演員公會的發展、壯大。“2008年以來,每年來橫店拍攝的劇組多達150個,一年使用群眾演員30余萬人次,為劇組拍攝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截至2015年底,在演員公會注冊的人員已達3.1萬人,累計為各類影視劇組提供400多萬人次的群眾演員。
何斌斌口中的群眾演員被稱為“橫漂”。“老橫漂”關家輝是另一位見證人。“在橫店演員公會包裝、推介下,我的演繹事業突飛猛進,由跑龍套,到如今成了一名資深特約演員。”在橫店打拼13年的關家輝不僅收獲了夢想,還舉家定居在這個造夢小鎮上。“每一天都過得充實而忙碌。”
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橫店演員公會一直沒有正式“身份”。經過前期一系列籌備工作,2016年,演員公會終于在東陽市民政局正式注冊,這意味著一個服務于橫漂群體的社會公益性組織正式誕生。
“老橫漂”范富林對演員公會有著更多期待。“橫店現在的劇組越來越多,對群眾演員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但我們的工資漲幅不大,甚至處于同檔的中低水平。”他希望,公會能吸引更多優秀演員來橫店,讓這里成為真正的“東方好萊塢”。
“并不是每個人都是抱著明星夢來橫店的,有的人就是為了生存。”何斌斌說,未來,演員公會更要用心做好留人留心的工作。
橫店影視旅游行業副總裁殷旭對此表示認同。“隨著公會的正式成立,未來我們將傾注更多精力與財力關注、引導、支持演員公會發展。”他表示,2016年,公會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對橫店演藝經紀公司進行轉型升級;而對于長時間無法在表演上有所突破的“橫漂”,鼓勵其轉型或創業創新,如轉行擔任場務、燈光等技術工作或自己做導演拍攝微電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