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6日電 (尹星云)北京7·21特大自然災害給這座城市帶來了巨大的創傷,距離這場災害已經過去三年了,三年來北京市相關職能部門加大了防汛工作的應對力度,汲取教訓、未雨綢繆,以多項舉措防止災害再次發生,與此同時,在今年入汛以來,也開展了細致的防汛工作,力保今年平穩度汛。
定期疏通 確保排水設施通暢
工作人員正在對街旁的雨水排污井進行例行清理。人民網尹星云 攝
7月末平常的一個午后,在夏日火辣的陽光下,北京排水集團第一管網分公司運行二分部四班的工作人員巡視到了北京站東街,他們對這條路段的每一個雨水井進行了例行清理維護,以保證雨天路面的積水能快速排走。運行四班的責任范圍為北至地安門東大街——東四十條橋沿線(不含道路),南到前門東大街——東便門橋(含道路),西至天安門中軸線,東到東二環(含東二環道路),轄區排水設施總長約231公里。班組的主要任務是負責管轄區內的防汛保障、排水設施運行養護及重大活動的設施保障任務。
工作人員忍著惡臭將從雨水排污井內掏出的雜物裝袋。人民網尹星云 攝
工作人員在對排水井內的污物進行清理的同時,陣陣惡臭撲鼻而來,但是他們沒有絲毫怨言。這種散發著惡臭的污物,他們每天都要清理一噸左右。清理疏通之后,工作人員還要對排水井進行沖洗,隨后,再裝上防護網,雨天如果井內污水將井蓋頂開,防護網能有效防止行人跌入井中,從而為來往行人多了一個安全保障。今年入汛以來,北京市排水集團安裝井蓋防護網近6.2萬張,實現了所屬運營設施管徑500mm以上管線檢查井防護網的全覆蓋。
工作人員給清理完的雨水井裝上防護網。人民網尹星云 攝
工作人員檢測防護網的承載重量。人民網尹星云 攝
2013年以來,北京市排水集團累計養護清疏排水管線4856公里,掏挖管網溝泥6.4萬立方米,使長期淤堵管線得到了全面清疏,有效解決了排水設施失養問題,進而不斷加強排水設施周期性養護,保證了雨水管線暢通。
雨水泵站全面升級 確保雨水快速排出
市排水集團的工作人員正在對雨水篦子進行汛期中的例行巡查。人民網尹星云 攝
左安門橋下共有300余個這樣的雨水篦子。人民網尹星云 攝
同一天,在左安門環形立交橋下,北京市排水集團的工作人員也在這里巡視著排水設施的情況。左安門橋是一座下凹式立交橋,雨天更易形成積水,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排水集團在該橋東北角設置了一座雨水泵站,用來抽排橋下的積水。象這樣在下凹式立交橋旁設置的雨水泵站,北京市中心城區有75座。為了有效增強這些雨水泵站防汛排水能,2013年以來,北京市排水集團對這些泵站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工程,同時通過建設調蓄設施加強雨水集蓄利用。
左安門橋雨水泵站。人民網尹星云 攝
泵房內有三臺水泵。人民網尹星云 攝
左安門橋雨水泵站匯水面積5.44公頃,原抽升能力為1.5立方米/秒。升級改造后泵站抽升能力提高至2.61立方米/秒,新建調蓄池8026立方米。遇30毫米以內的降雨時,300多個雨篦子可迅速將雨水排入初期池,如降雨量增大,泵站內的水泵會陸續啟動,將新流入的雨水排往旁邊的南護城河,而如果水位繼續上漲,雨水就將進入一個更大的地下調蓄池。這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就起到了有效調節洪峰的作用。
據了解,目前北京市已經在下凹式立交橋雨水泵站建起了34個調蓄設施,蓄水能力達14萬立方米。根據改造計劃,全市最終將修建61個調蓄池,蓄水能力將達到21萬立方米,相當于一個陶然亭湖的蓄水量。而改造后的泵站與新建調蓄池系統,可實現下凹橋區排水標準從3年一遇提高至10年一遇。
全面部署防汛工作 力保平安度汛
入汛以來,北京市各級領導都非常重視防汛工作,并對此進行精心部署。各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均開展了重點部位隱患排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市住房城鄉建設委開展了在建工地深基坑、危險房屋等防汛隱患排查和綜合治理,排查出嚴重破損房屋317萬平方米,疑似危險房屋7.07萬平方米,深基坑321處。市交通委對803處山區公路易發生地質災害路段,采取設置警示標志、掛網等措施進行防護;市交管局對149處下凹橋區,逐一制定個性化維護疏導方案,明確力量配置;對103處易積水路段,部署104輛清障車現場備勤,市市政市容委組織環衛單位對城六區220條道路雨水箅子進行清掏。市旅游委加強全市A級景區地質災害隱患勘查、評估工作,在45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安裝防汛安全警示牌。市民防局出動1.28萬余人次檢查在用人防工程近6000處,對存在防汛隱患的工程,及時進行了整改。水務系統對河道、水庫、閘壩等水利工程進行了排查,所有機閘完成檢修。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重點組織了城區排水和指揮中心視頻會商及防汛綜合指揮平臺應用模擬演練。內容涵蓋了應急排水、在建工程搶險、洪水調度、防汛值班室應急值守等方面,貼近實戰,重點檢驗了指揮調度、應急值守、社會動員、預案執行、協同搶險等方面的能力。今天下午市防指還將組織永定河流域防汛綜合演練,重點檢驗應對流域性大洪水的能力。各單位結合各自防汛責任區的特點,針對房屋搶修、在建工地搶險、物資調運、應急排水、避險轉移、洪水調度等方面開展了多批次的演練。全市近2萬人次參加各類防汛應急演練和培訓,提高了應對強降雨和突發險情的處置能力和群眾防洪避險意識。
截至7月27日8:00,北京市氣象部門發布全市性氣象災害預警38次。其中7月17日房山、門頭溝區首次發布暴雨紅色預警;市防汛辦啟動Ⅲ級響應1次、Ⅳ級響應7次。市防指、各專項分指、各區縣防指、各成員單位日夜堅守,各司其職,及時啟動預警和響應,有效處理各種汛情險情。特別是應對7月16-17日暴雨,全市各級防汛部門按照應急預案要求及時啟動響應,領導到崗指揮,加強應急值守,加強對重點部位的汛情監測、巡查和險情處置。全市共出動備勤人員5萬余人次,出動車輛1000余臺次,有效處置了道路積水、塌陷、地質災害、房屋漏雨、樹木倒伏等險情。房山、門頭溝、海淀、豐臺及時轉移受威脅群眾1662人,保證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