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人民幣過于強勢 對出口不利
自2014年7月以來,美元一路攀升引發各國貨幣貶值,特別是歐元、 盧布 、瑞郎等出現大幅“跳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卻不降反升、連創新高。今年6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已達130.08,1至6月累計上漲2.95%。“堅挺”的人民幣削減了我國外貿優勢,給出口帶來不利影響。
央行坦言,鑒于我國貨物貿易繼續保持較大順差,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表現較強,與市場預期出現一定偏離。因此,根據市場發展的需要,應進一步完善人民幣中間價報價。
“這是擴大人民幣波動區間的重要安排。”招商證券[微博]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告訴記者,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有兩種方式,一是擴大每日波幅,二是加強中間價彈性。按照央行規定,每天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只能在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中間價上下2%以內波動。過去中間價彈性偏低,即便用足2%波幅,收盤價仍然不會出現太大浮動。
一個明顯的現象是,5月份以來,即期匯率一直圍繞6.20一線窄幅波動,特別是7月份即期匯率表現得極為穩定。據某銀行外匯交易主管介紹:“市場連續幾個月都不太活躍,中間價不時上調,但反映市場供求的即期匯率不太‘買賬’,一度即期價與中間價出現‘一個向左,一個向右’的明顯背離。”
“央行改為做市商參考上日收盤匯率報價彌補了原有缺陷,過去中間價與市場匯率的點差得到一次性校正。”謝亞軒說,這意味著一是將弱化人民幣盯住美元程度,二是將增強人民幣波動性。
戰術性調整可能性大 貶值難成趨勢
人民幣是否將繼續貶值?專家表示,此次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動是基于此前出口數據的不樂觀,戰術性調整可能性大,而趨勢性的可能性小,人民幣貶值難成趨勢。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微博]認為,人民幣中間價的定價并非由央行決定,而是由做市商決定的,央行發布中間價下調的消息只是反映市場的變化,是市場的正常調整。而匯率一天的價格并不能評估資金的流入和流出,也不能決定市場未來的走勢。
那么人民幣是否會在貶值通道里走下去?譚雅玲認為,匯率的支撐是實體經濟,美國經濟好所以美元升值,人民幣下跌是因為實體經濟。只有關注點放到中國的實體經濟發展,中國經濟才能真正穩定,人民幣匯率也才能真正穩定。而人民幣匯率貶值將有利于降低出口的壓力,有利于經濟復蘇。因此,實體經濟有望在第三季度逐步向好。
因此目前普遍認為,人民幣大幅貶值難成趨勢。
中國社科院教授劉煜輝[微博]認為,人民幣貶值戰術性的可能性大,趨勢性的可能性小。不太可能把中間價做成趨勢線,戰術性手法的可能性要大些。從另一個層面講,如果央行沒有控制好貶值預期,則人民幣的貶值速度和幅度可能難以控制,而在國內資產價格泡沫較大情形下,人民幣貶值、資金外流、資產價格泡沫破滅這樣的循環帶來的后果是難以承受的。并且,人民幣國際化仍在推進中,央行也需要維穩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