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獻外周血中造血干細胞示意圖。
不過,因為正常外周血中造血干細胞數量極少,移所以植前需要利用藥物將捐獻者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動員到”外周血中,以便更有效地收集造血干細胞。
目前臨床上應用的動員藥物是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它能刺激粒細胞系造血,促進髓系造血祖細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調節中性粒細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并促使造血干細胞和中性粒細胞釋放至血流,增加其在外周的數量
一般情況下,在連續皮下注射動員藥物4天后,捐獻者將在第5天進行外周血干細胞的分離收集操作;如果第5天采集細胞數量不夠,那么捐獻者就再次注射一針動員藥,并在第6天繼續采集細胞[3](這里要注意:“連續”兩天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細胞在一些國家的規定中屬于“同一次”捐獻[4])。
我國的捐獻程序與國外類似,先以5微克/千克(體重)/日的量應用4-6天的動員劑,然后就可以開始分離收集外周血中的干細胞了
另外,剛出生嬰兒臍帶血中也含有造血干細胞,只是數量相對較少,因此多用于兒童造血干細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