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2016年是供給側改革元年
來源:和訊
發布時間:2016-01-31 14:50:00
和訊網消息 2016年1月31日,由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主辦的“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2016年年會”在鄭州隆重召開,本次年會的主題為“著力供給側改革 引領十三五新發展”。和訊網作為特邀媒體全程直播。 在以《2016年是供給側改革元年》主旨演講中,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成員、民生證券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認為,2016年是挑戰大于機遇的一年,機遇與挑戰并存,是供給側改革的元年,是落地、執行、實施的一年。從金融領域來說,在全球去杠桿的背景之下,實際上我們自2012年開始也開始了一個去杠桿的過程,從房地產到非標,到股市,到匯率,下一個被用去杠桿的領域是債券市場,再下一個是與創業創新,產業相關的很多所謂龐氏融資,這個風險早釋放晚釋放早晚得釋放 管清友還建議,供給側改革需要兼顧需求管理,更要認真嚴肅的討論國家金融體系的現代化問題,談供給側改革不能光談經濟,也要談國家金融體系,我們要從制度設計,從體系上完善食品、藥品、環境、監管這些領域,更要強化在金融領域資本市場監管的專業化、協同化。重新理順中央和地方的財稅關系、治理關系。 以下為演講文字實錄: 管清友:非常榮幸有這樣一個機會來學習交流,建言獻策。給大家匯報四個方面的看法,前兩個是分析,后兩個是建議。 供給側改革是自2012年后多次探索試錯之后才下定決心要干的一個事情,從我們十八大之后提出三期疊加到新常態,到供給側改革,按照1月4號權威人士訪談的說法,分別解決了怎么看,怎么干和主攻方向的問題。把化解過剩產能作為主攻方向實際上2012年以后一直在提,也有把化解產能過剩作為結構調整重要抓手的提法,但實際上在2015年10月份以前對這個問題認識是有分歧的,執行是不力的,決策層面是猶豫不決的,但是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1月4號這次權威人士的訪談是下定了決心,這個決心很大,相信各位同事應該說已經十分關注這篇訪談,里面有很多說得非常狠的語言等等這些話。我們看到這些話以后感到很振奮,與我們之前的一些想法不謀而合,在座的各位都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我們已經錯過了2008年,實際上也錯過了2012年到2013年的調整期。2016年確實不能再錯過了。我個人認為這是我們順利推進結構調整最后的機會。 首先,2016年我認為是挑戰大于機遇的一年,機遇與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是供給側改革的元年,是落地、執行、實施的一年,也是不破不立的一年,風險釋放的一年,資產劇烈波動的一年,從不破不立的國際經驗來看,韓國在90年代末期的兩三年里主動推動結構改革,公司破產,股票下跌一半,匯率貶值一半,債券收益率上升速度非常快。中國也很可能迎來韓國這種情況。從風險釋放的角度,黑色產業,與黑色產業相關的金融產品,特別是債券面臨極大的風險。從金融領域來說,在全球去杠桿的背景之下,實際上我們自2012年開始也開始了一個去杠桿的過程,從房地產到非標,到股市,到匯率,下一個被用去杠桿的領域是債券市場,再下一個是與創業創新,產業相關的很多所謂龐氏融資,這個風險早釋放晚釋放早晚得釋放。再加上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正在著力推動相關的改革,必須得承認注冊制改革對于資本市場改革意義非常重大,但是也必須承認從其他國家的經驗來看,注冊制會對資本市場帶來非常大的沖擊,特別是在我們原來發審制度下股票市場價格高估是一個普遍現象。我們甚至要防范一種情況出現,就是美國在60年代到80年代的情況。大家都知道推動注冊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注冊制推動的過程中消滅了市場上大量的有生力量。規則的來回變動對市場上投資方、投資主體、參與方、參與主體殺傷力十分巨大,業內人士實際上是有共識的,只是不大敢說而已。 第二,從資產波動這個角度看,無論是國際市場的資產波動還是國內市場的資產波動都將十分劇烈。我們面臨的情況實際上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應該說這是第一次,也是挑戰最大的一次,從宏觀管理層面上來看,確實沒有現成的經驗,沒有底。我黨在國際斗爭、軍事斗爭、階級斗爭中是成熟的,手段是多的,但是在金融領域、外匯領域,還需要大大改進。 第三個觀點,也算是建議,供給側改革需要兼顧需求管理,更要認真嚴肅的討論國家金融體系的現代化問題,談供給側改革不能光談經濟,也要談國家金融體系,我們當然要從制度設計,從體系上完善食品、藥品、環境、監管這些領域,當然更要強化在金融領域資本市場監管的專業化、協同化。重新理順中央和地方的財稅關系、治理關系,我們不能用1.0版本的治理手段去管3.0版本的事情,如果那樣的話,會出現機會阻塞。 第四,也是一個建議,廣開言路,發揮智庫作用,改善決策機制。這不僅僅是一個決策科學化的問題,是決策機制需要變化,決策管用不管用各位同仁也上過很多折子,主要不是取決于寫折子的人,主要取決于看折子的人,關鍵看決策機制,要有好的氛圍,讓寫的人敢寫,說的人敢說,海納百川,科學民主決策。 最后,黃劍輝剛才說的非常有感觸,李鴻章曾經說“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戚繼光說“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各位同仁和廣大學界智囊團、思想庫在這樣一個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我們能繼承和發揚古代士大夫哪怕一丁點兒文人情懷,多團結,多合作,爭取能夠為中國的轉型,民族的復興這樣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做出自己綿薄之力,愿與大家共勉。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