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諾金: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供給側結構改革
來源:和訊
發布時間:2016-01-31 13:30:00
和訊網消息 2016年1月31日,由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主辦的“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2016年年會”在鄭州隆重召開,本次年會的主題為“著力供給側改革 引領十三五新發展”。和訊網作為特邀媒體全程直播。 在以《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供給側結構改革》主旨演講中,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成員、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行長徐諾金認為,過去說的供給自動創造需求出現了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要的是三大規律三大現實限制了需求的有效配合: 第一,邊際消費遞減規律,正是隨著收入水平不斷的提高,人們的消費不斷占比下降,人們的儲蓄不斷上升。 第二,流動性偏好規律,就是我們拿了儲蓄之后,有一部分應急所需的,從流動中退出來變成有效需求的減少。 第三邊際投資收益率,邊際效率遞減規律,這一條非常重要,回到我們現實中企業家害不害怕投資。 徐諾金表示,正是因為這三個需求出現了問題,所以,導致供求出現巨大的缺口。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要填補這個缺口。 以下為演講文字實錄: 徐諾金:前面的演講很精彩,我提出這個問題,我們作為新供給50人論壇里的一員,當新供給在前兩年推動的時候,也許我們的目標就是能夠為決策做點小小的貢獻,但是當這個得到了官方某種程度上的認同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的擔子,我們的責任更重了。我們現在還回答一個問題,確確實實的說新供給存在貼標簽的問題,我們要回答這個問題,人家沒有這種說法,那我們就必須給充實的豐富的聯絡地的具體的政策建議,具體的政策措施,具體的項目,具體的真金白銀。所以,今天我給大家提出這個問題是基于這么一種思考。 新供給既然成為大家關注的問題,有三個內容我們必須全面了解。我們講新供給我主張首先是新思想的供給,我們的整個政治、經濟,政治和經濟的結合要圍繞新的觀念,新的理念,新的思考方法。所以,我更強調,第一,我們一定要徹底的擺脫主流的經濟學思考,綜合各種流派形成我們新的思想供給。說到底就是我們要從中國長成大樹,中國土壤上長出我們的中國經濟學,所以,我強調思想供給。 第二,有了思想要落地,要形成制度,要形成體制,要按照我們理論自信、思想自信去構建我們的制度體系,不能東拿一點西拿一點,強調制度供給。 第三,新的財富供給。中國用GDP衡量的財富遠遠低于我們進入小康社會,進入發達國家行列,擺脫真正的貧困的一個階段。所以,我說我們還要提供更多的GDP,更有質量的GDP,更多樣化的GDP,千萬不能否定GDP。如果否定GDP談新供給那是句空話。 關于新供給基本理論模型,我們既然要為政策提供理論思考,那我們就必須有有效的邏輯體系,這套體系我今天匯報給諸位成員,供大家批判地吸收。 到目前為止我們的經濟學或者是我們圍繞經濟增長問題,圍繞GDP問題的理論思考我覺得大的方面,一個是供給側,一個是需求側。供給側的經濟增長理論,這個供給側的經濟增長理論可以用S=F(L、La、K,T)這幾個變量概括,F就是我們的制度經濟學,講的各種生產要素如何有效的進行組織生產,也就是你們說的全要素生產率,生產效率的高低,括號里是各種生產要素變量,這是我們的源頭供給側。 過去說的供給自動創造需求出現了問題,問題出在哪里?提出了他自己的思想,在這里他發現需求出了問題,主要的是三大規律或者三大現實限制了需求的有效配合。第一,邊際消費遞減規律,正是隨著收入水平不斷的提高,人們的消費不斷占比下降,人們的儲蓄不斷上升。第二,流動性偏好規律,就是我們拿了儲蓄之后,有一部分應急所需的,從流動中退出來變成有效需求的減少。第三邊際投資收益率,邊際效率遞減規律,這一條非常重要,回到我們現實中企業家害不害怕投資,正是因為這三個需求出現了問題,所以,導致供求出現巨大的缺口。我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要填補這個缺口,還是告訴我們填補的方法,不要管長期,你只要挖坑埋票子,他再挖出來,他講的就是財政赤字,相當于我們說的出手快,出手重,就是我們過去采取的方法。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如何建筑一個更一般的模型,我覺得我們就要在經濟增長里的兩個概念進行區分,一個是潛在增長,一個是現實增長。 潛在增長說普通一點就叫做發展生產力,是生產能力的問題,這是個長期問題。第二個是潛在生產能力利用問題,就是我們說我們每個時期,我們生產多少GDP。所以,這兩個之間是有區別的,這兩個區別問題在哪里?現實的增長從道理上來講遠遠不會超過潛在增長,如果我們把潛在增長能力用平均數來算,潛在增長能力遠遠不能達到百分之百的水平,平均起來都是80%-90%的產能利用率。所以,我們的現實經濟總是圍繞這個平均在波動產生周期。我們可以看到潛在增長和現在增長的區別和聯系,我們分析潛在增長主要取決于制度變量的,土地要素、勞動力要素、技術要素等等,這些潛在增長都是很長期的,改革計劃生育政策,土地政策等等都是慢變量。 短期影響因素來講,確實是消費、出口、投資,在現實增長如何逼近潛在增長是有作用的。如果我們把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聯系起來我們會發現所有這些只有一個變量在潛在增長和現實增長兩個范疇里起作用,這就是投資。所以,大家千萬要注意千萬不能忽視投資,如果我們談改革,談創新,忽視投資都是空的,都是空話。所以,我覺得新供給經濟學在這么一個函數里進行探索,就是把兩者結合起來,也就是把需求側、供給側結合起來才能成為我們一般的新供給的增長函數或者經濟增長函數或者我們的理論基礎,這是前面的理論。 如果我們按照這樣的方法來分析總結我們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為什么產生這么快的增長,產生這么大的成功,說到底就是因為我們供給側前面改革的成功,也就是從1978年開始我們所有的改革措施都是對過去凈化經濟條件下所有一切不利于解放生產力、抑制和發展生產力的要素全面進行改革,所以,我把它叫整體性改革或者全面性改革,我們現在叫結構性改革,前面整體改革取得很大成就的基礎上我們如何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問題。所以,大家理解什么叫結構性改革。 我們經濟發展的三個階段,成功的原因我總結為兩大要素,第一大要素是我們制度紅利,改革開放,解放生產力,解放生產要素,釋放生產要素的能力。第二是人口紅利。這是中國高儲蓄的來源。這是我們有異于其他國家的地方,我們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變化,中國產生了特殊的人口紅利階段,勞動生產人員多了,消費的人少了,剩余的就多了。所以,我們人口變化的曲線跟中國儲蓄率提高的曲線基本吻合。所以,我們結構性改革的思考以下十點供大家參考。 1、說到底供給側改革還是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還是要重視速度,或者是用權威人士的話里說七問里有一句話,我們還是要發展生產力,落到現實中是什么?就是重視GDP,還要把GDP做大,就這個道理。 2、如何發展,五大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3、結構性問題,去產能,去庫存,去供給,去什么供給值得關注。 4、強調投資。 5、中國優勢。還是人口紅利并未完全消失,只是有所減弱。 6、制度紅利還酉空間,還可以為我們創造10-15年的發展期,60年代的人口還有10-15年的工作期,我們還有紅利,還在高儲蓄,這就是我們發展的空間。改革的核心要義還是市場還是發揮市場在去產能、去庫存,降供給的作用,包括補短板等等。 7、政府的改革,簡單理解去產能去供給的話,很有可能我們不是改革政府,反過頭來政府對市場的干預作用會更大,政府的自我改革最終是政府的自我強化。 8、供給的改革,對外的開放問題。我們還是引進外資,還是要以我為主,引進來為主。 9、公平正義。我們所有的改革現在來講到了強化公平正義的階段。 10、我們現在如何入手,我提出三個大的問題。我們要投資如何投,我們要供給如何供給,我覺得第一圍繞農民工轉型問題可以產生很大的供給空間和需求空間。第二是我們的農業,農業、農村的公共產品供給,供水、供電、供氣,如果我們按照城市的標準讓農民能夠用上煤氣,讓農民用上自來水,讓農村交通很方便,讓農村的環境像城里的衛生,這個需求多大。第三個著力點就是養老產業。為我們未來做準備。我們現在為什么儲蓄?因為我們孩子少,為了我們15年之后退休,我們要做好充分的退休。對我們個人來說這種準備是什么?就是儲蓄。對我們的社會來說,對我們的政府來說,對我們的國家來說是什么?就是投資,就是發展。所以,發展就是硬道理,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河南潛力很大,作為我們來講供給側改革還是加大投入,做大總量。第二推動三大戰略。第三補短板,優結構。其中金融如何在供給側改革中發揮作用,第一要實體經濟。第二圍繞實體經濟的調整要有產業政策和信貸結構的導向。第三,我們還是要發揮金融推動儲蓄向投資轉換的作用。第四,金融改革的市場化。我們河南要做大金融。大家注意一條,我想補充一句話,我們現在的產能過剩,我們現在的庫存說到底是我們本身扭曲了市場。所以,導致我們產品市場出清不了,企業市場出清不了,我們金融市場出清不了。所以,怎么才能出清,我覺得關鍵問題還需要以市場化為核心來推動我們市場化調節機制的建立,在這里改革是關鍵,投資是基礎,這兩條是缺一不可的,如果我們供給側的改革,我們新供給經濟學只談改革,不談當下的穩定增長問題那我們將會把這個經濟引入進一步的跌破空間。所以,前面要注意新供給如果要使它有生命力,要使它不自我破產,我們一定要成本結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