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今年末中國銀行業不良率將升至3%
來源:網易網站
發布時間:2016-01-28 17:50:00
網易財經1月28日訊 標普在近期發布的報告中表示,中國國內銀行2016年可能面臨高于預期的信貸損失和較高的市場波動。 這份報告名為《經濟增速放緩和政府政策或導致中國銀行業風險上升》。 標準普爾信用分析師廖強表示:“中國銀行業信用下行的促成要素正在集聚。除了信貸損失上升和息差縮窄,中央政府政策變化也推升國內銀行面臨的風險。” 該公司預計今年年底銀行業不良貸款比率將觸及3%,高于其對2015年底的估算值2.2%和2014年底的1.7%。盡管銀行積極處置不良貸款,且大量高風險貸款被列為關注類貸款(定義為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容易受到不利經濟狀況的影響),但不良率預計仍將上升。報告的關注類貸款的升幅尤為突出,截至2015年9月底關注類貸款占到所有商業銀行貸款總額的3.8%,高于2014年底的3.1%。 因此標普預計2016年以信貸撥備對平均貸款的比率均值衡量,銀行信貸損失將跳升150-160個基點,高于2015年的110-120個基點和2014年的80-90個基點。 該公司認為中國政府為應對經濟增長放緩而于2015年12月推出的“供給側”改革,凸顯政府對企業信用違約的容忍度明顯上升,以及在經濟政策制定和執行方面中國的政策正轉向試錯途徑。 廖強表示:“主要國內銀行正繼續鞏固自身資產負債表,這將使它們在應對未來挑戰時處于相對有利的位置。然而我們認為銀行業面臨的經濟風險所呈現出的持續負面趨勢,可能進一步對銀行的信用狀況構成壓力。” 上述下行趨勢,以及各銀行獲得政府支持力度的不同,意味著國內銀行間的信用分化將加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標準普爾形成對中國銀行業的負面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