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全球科創中心 上海還需哪些努力?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布時間:2016-01-25 18:00:05
中新社上海1月25日電 題:建成全球科創中心,上海還需哪些努力? 中新社記者 陳靜 “到2020年,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完成這樣的目標,上海還需要哪些努力?25日,正在舉行的上海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創新創業話題引來眾多人大代表的關注。 吸引優秀來華留學生、搶得華裔來滬創業先機、高校創新人才培養體制……人大代表們紛紛提出建議。 聚集世界級的高層次人才來上海發展無疑是重中之重。優秀來華留學生是上??苿撝行慕ㄔO的重要人才資源,人大代表李克欣對記者表示,盡快建立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優秀青年來華留學、講學的機制,讓世界青年人才為我所用,是亟待解決的中國課題,也是上??苿撝行慕ㄔO的需要。李克欣認為,改變來華留學生的培養方式,為其創造融入中國社會的法制環境,同樣十分重要。 如今,世界華裔中有不少人正從事科技工作。上海也是許多華裔仰慕之地,吸引他們來上海創新創業和投資,將有助推動上??苿撝行慕ㄔO。華裔人才出入境便利引起人大代表尹邦奇的關注。他直言,中國“綠卡”由于門坎高、控制嚴,實際上擁有者數量不多。他希望上海率先建立“華裔卡”制度,發放給外籍華裔,以搶得吸引華裔來滬創業的“先機”。 目前,培育人才的高校是中國創新體系的重要支撐力量,但其創新創業理念仍較滯后,與實踐脫節;創新平臺缺乏;扶持政策不到位等引發擔憂。人大代表陳燮君表示,這些問題不容忽視。他認為,高校要重點防止專業設置“千人一面”,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并指出,高校應該健全創新創業教育的評價體系;豐富創業教育方式;創業課程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他認為,高校還應搭建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攜手企業、政府,為大學生創客提供碰撞創意、資源共享的空間。 讓知識產權制度成為上海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基本保障,是人大代表鄭惠強的呼聲。當下,上海已建立專業知識產權法院,知識產權跨區域管轄和“三合一”的審判模式亦在探索中,自貿試驗區也為知識產權創新提供新的空間。 鄭惠強經過一番調研發現,與紐約、倫敦等國際科技大都市相比,上海知識產權制度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知識產權數量不少但質量不高;知識產權服務業機構數量等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管理機制有待完善、執法力度仍需加強。外資不愿將技術成果在上海投入使用,一些研發機構也不敢輕易將研發成果進行市場轉讓。 鄭惠強表示,調整知識產權侵權賠償標準,探索實施懲罰性賠償、加大商業秘密保護、合理分配舉證責任的機制和模式;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執法體制機制等都是當務之急。他還希望上海鼓勵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以合資、合作的形式引進國外先進經營方式和管理模式,推動上海知識產權服務業的規?;?、市場化和國際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