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掛牌企業超五千家 分層制度迫在眉睫
來源:網易網站
發布時間:2016-01-24 19:10:00
網易財經1月24日訊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數據顯示,截止1月22日,新三板的掛牌公司數達到了5545家,總股本達到了3218.46億股。在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舉辦的首屆新三板企業家年會上,多位學者呼吁應當盡快出臺科學的分層制度,進一步完善退市摘牌制度,提升新三板成交活躍程度。 股轉系統1月22日的數據顯示,當天的成交股數僅1億股,成交金額為6.7億元,同主板市場的交易量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企巢五新三板學院院長程曉明認為,新三板最大的問題在于交易不活躍,交易不活躍就沒有定價,沒有定價就沒有一切,掛牌企業多再多也是沒有意義的。 全國股轉公司副總經理隋強曾強調,為了實現市場的優勝劣汰,新三板將建立常態化市場化的退出機制,制定并發布股票終止掛牌的實施細則,主要考量為企業主動申請終止掛牌;明確強制掛牌標準,終止掛牌的信息披露制度;探索建立異議股東的股份回購機制,終止掛牌后符合條件的可以再掛牌。 那么什么樣的企業應當被摘牌退市呢?程曉明在會上表示,最好的標準應當來自于投資人的評價,而股票價格就是投資者對公司的評價。為了讓成交量進一步活躍,應當降低投資者的準入門檻,同時推出科學的分層制度。現在掛牌數量這么多,就應當將掛牌的企業分成三六九等,讓投資者的目光集中到好企業身上去,讓一部分企業的成交先活躍起來。他進一步表示,希望新三板每年的退市率能夠達到5%,真實準確地反映公司的狀態。 興業證券掛牌負責人張仲斐預測,從券商手中的申報數量來看,2016年底市場有望突破1萬家。如果流動性差,退出和變現的難度會變得很大,參與者的積極性必然會大大降低,對企業掛牌意愿也會造成影響。根據2015年的數據顯示,有接近5層以上的企業從未在新三板上發生過交易,6層以上的企業從未發生過任何的融資行為。 天星資本首席風控官蔡志明則認為,要解決新三板的流動性,首先不是競價交易的推出,甚至不是現在降低投資者門檻,而是如何把做市商的制度把它盤活,把這種效率發揮出來。在做市商制度下面,流動性的提供者就是做市商,因為投資人要和做市商進行買賣,進行雙向報價。目前有87家做市商,全市場有5500家掛牌公司,顯然不相稱。2015年11月20號國務院的也在公開的文件中,也指出要變革、引導券商作為做市商的機制,包括考核辦法,做市商不能做市像自營一樣,基于低成本進,價格高賣,就違背初衷,而是推動差價收入實現盈利,它的主要功能發揮出一種定價,激活流動性的作用。 在交流會上,一些學者預測,即將推出的創新層將會成為新三板的特區,投資者門檻有望降低,流動性也會迎來一定改善。(吳治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