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歸途 有他們的默默堅守——記三地機場的“春運人“
來源:新華網
發布時間:2016-01-24 17:30:00
新華社北京1月24日電 題:平安歸途,有他們的默默堅守——記三地機場的“春運人” 24日,2016年春運大幕開啟。對大多數人來說,春運是歸程,家就在前方。可對有些人來說,春運卻是離家,是責任,是堅守。 春運首日,記者走進京廣哈三地機場,記錄為旅客出行默默保駕護航的“春運人”。 問訊員:每天走3萬步的機場“百科全書” 清晨6點,夜色未明。北京首都機場。 候機樓內,人們已在安檢區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春運首日,客流明顯比平常增長了許多。 身著“我幫您”紅馬甲的段薇早已開始忙碌。“您好,請問有什么可以幫您的?”段薇一邊介紹關于鋰電池和打火機的攜帶規定,一邊耐心解答旅客提問,分流旅客,并引導他們有序排隊過檢。 段薇是首都機場362名問訊團隊的一名問訊員。春運期間,她們穿梭在候機樓的每一個角落,為旅客提供幫助,被譽為“候機樓內的百科全書”。一天下來走上3萬步是家常便飯。 段薇還隨身攜帶了一個“錦囊”——腰包。里面“針線、創可貼、便簽紙、筆、兒童印章等等一應俱全。只要旅客有需要,各種“神器”就派上了用場。 一轉眼已到下午2點,段薇才和同事輪崗匆匆吃了幾口午飯。“能吃上幾口已經挺好的了。有時忙得根本沒時間吃飯,午飯變晚飯是常有的事。”段薇說,今年是她參與保障的第6個春運。 除冰員:為飛機做好最后一道“安檢” 清晨6點多,哈爾濱機場停機坪,零下30攝氏度。一架等待起飛的飛機正在接受最后一道“安檢”。 飛機的一側,吊臂車離地八九米的吊籃里,一位系著安全帶的除冰員手拿一把類似洗車用的高壓水槍,將車內的除冰液噴灑到飛機的機翼上。通過配戴的耳機,他不斷與司機溝通,要求調整高度和方位,一側除完后,再除另一側。 一個小時之內,3架飛機在他的手下完成了除冰,隨后“輕身上陣”,呼嘯著飛向天空。他,就是機場除冰員李梁。 每年的10月末至次年的4月初,飛機除冰都是哈爾濱機場機務保障的一項“重頭戲”,尤其是春運期間,更是李梁最忙的時候。要知道,機翼上每平方厘米哪怕有一個鹽粒大小的冰晶不除掉,都會對飛機的升力產生影響,特別是飛機起飛和降落期間,不把它消除,就會對飛行帶來安全隱患。 “降雪后,幾乎每架飛機都得除冰。一個人一天最多得為近20架飛機除冰。”李梁說。在機坪上,白天的氣溫都在零下20攝氏度,晚上更是能降到零下30多攝氏度,除冰員們又不能戴太厚的手套,那樣會無法拿穩噴灑槍,只好時不時抽空握住噴灑槍處的膠皮水管,利用里面滾熱的除冰液散發的溫度來暖暖手。 盡管工作十分辛苦,但每當看到接受完除冰的飛機機長向自己揮手致謝,然后慢慢滑向跑道沖上天空,李梁都會覺得作為飛機上天前的最后一道“安檢員”,很有成就感。 監護員:飛機的“貼身保鏢” 在飛機出港前90分鐘到崗,密切關注飛機周圍的動態,防止無證無關人員接近飛機……在停機坪上的飛機旁邊,有這樣一群被稱為“飛機的貼身保鏢”的人。 年輕的張馨月就是廣州白云機場機坪監護員中的一位。24日下午1點,她開始了春運首日的值守。春運期間,白云機場預計40天起降航班4.9萬架次,旅客吞吐量達677.7萬人次。24日春運首日,白云機場進出港航班量就高達1200多架次。許多新增機位開始啟用,守著飛機一站就是四五個小時對她來說再尋常不過。 由于寒潮來襲,即便全副武裝,這位“90后”也被濕冷的風吹得直哆嗦。這是她值守的第二個春運。過去一年來的鍛煉讓她很快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3秒鐘就能準確查驗一張工作牌,人證是否相符,核對一張登機牌的航班號是否正確,是否加蓋安檢章。 回憶起去年除夕,是她獨立上崗的第一天。她對每個登機的旅客微笑祝福,休息的空隙給家人打去電話,聽到媽媽的聲音,她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比起雷雨季,張馨月反而覺得春運更輕松。雷雨延誤時,監護員們被風吹雨淋是必修課,還要遭受一些不理解旅客的責罵,辛苦委屈無處可說。春運航班雖多,大家的工作熱情也高。“春運期間旅客一句小小的新年祝福,能讓我開心好久。”她說。(樊曦、祝亞維、仇建、王娜櫻)
上一篇:支付寶上線春運“返鄉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