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鋼鐵俠” 空中有飛機——黑龍江墾區搶占現代化大農業制高點
來源:新華網
發布時間:2016-01-24 11:10:00
新華社哈爾濱1月24日電(記者王建)寒冬臘月,在黑龍江墾區友誼農場農機庫房內,一排排大型農機整齊停放著,在一臺約翰迪爾S670聯合收割機前,身高1.75米的記者和車輪的高度差不多。這臺被譽為“鋼鐵俠”的農機每小時作業面積接近40畝,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農機之一。 類似的大型農機,在黑龍江墾區隨處可見。去年秋收之際,記者在黑龍江墾區八五二農場看到,一臺克拉斯770收獲機械在衛星導航的指引下進行玉米收獲。一趟過去,機后吐出的是粉碎的秸稈,玉米棒則被吞進“肚子”里,出來的是玉米粒。10多分鐘,一輛載重7噸的大卡車就裝滿了玉米。 曾經在廣袤的黑土地上是“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里”,如今經過60多年的開發,黑龍江墾區擁有耕地面積4300多萬畝,去年又實現了“十二連增”。目前黑龍江墾區已成為我國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和農業綜合機械化率最高的地區。 據黑龍江墾區負責人介紹,去年墾區共投入資金20億元,購置更新各類農業機械3萬臺(套),大中型機具、水田裝備、免耕保護性耕作機具、秸稈處理機具、拖拉機自動導航設備等現代農機裝備大幅增加,目前墾區農業綜合機械化率超過98%。 在黑龍江墾區農田里,不僅地上有大批“鋼鐵俠”,而且空中還有飛機編隊。夏季的農田里,常常見到農用飛機排著整齊的編隊,從水稻生產基地低空掠過,噴灑著農藥。 七星農場廠長遲立軍說,一架小型直升機每天作業面積在3萬畝左右,作業效率高,噴施均勻,特別是在連片經營、作物植株高的情況,飛機航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記者了解到,黑龍江墾區早在1985年就成立了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目前該公司擁有飛行員70多名,機械師130人,擁有十幾種型號農用飛機、教練機90余架,年飛行能力超過2萬小時,年航化植保作業面積達到3000萬畝以上。 從鐮刀、小四輪耕作到大馬力農機GPS定位和飛機航化作業,黑龍江墾區在發展現代化大農業方面起著引領示范作用。
上一篇:中緬國際鐵路怒江特大橋全面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