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方多地在罕見寒潮下讓城市運轉不“停擺”
來源:新華網
發布時間:2016-01-24 09:40:00
從下午斷電,到傍晚16時前恢復供電——在浙江省臨安市青山湖街道,80歲的老人儲根生家中溫暖如春。供電所電力搶修人員范向東在給老人留下一張電力報修名片后,和同事們又踏著積雪去往下一戶斷電的人家。 一場來自西伯利亞的強寒潮,把中國江南水鄉和“冰封”、“嚴寒”等詞匯聯系在了一起。同臨安一樣,幾乎沒有和-10℃“交過手”的中國大多數南方城市,正采取一切措施讓城市運轉不“停擺”。 貴州省氣象臺氣象快報顯示,22日20時至23日8時,貴州全省共75縣(市、區)出現降雪,其中30縣出現積雪。當地有關路政執法和公路養護人員連夜出動,鋪撒融雪劑防滑沙,沿途值守確保過往車輛通行安全。針對易發事故路段和易發生凝凍的橋梁、隧道、彎道、長下坡等路段,均設立值守點全天對道路進行排查。 隨著強寒潮漸次進入浙江境內,浙北出現大幅降溫和降雪。面對寒潮,略顯驚慌的市民曾出現囤菜搶購現象,菜價一度飛漲,多家超市和農貿市場的部分蔬菜斷貨。 不過,早有準備的商務部門通過提前增加備貨和庫存以保障供應,菜價隨后回落。浙江省商務廳官員信心十足地說:“全省有應急企業1000多家,應急商品、生活必需品100多種,貨源充足。” 囤菜熱后的次日,當馬大嫂們拎著菜籃子來到農貿市場和超市時,發現前一天狂購的菜肉依然新鮮在架,紛紛表示自己“虧了”“頭腦發熱”。 浙江省氣象臺23日8時30分發布寒潮橙色預警,杭嘉湖地區氣溫已降至最低-3~-5℃,接下來氣溫將繼續下降,浙江大部地區將降至-8℃~-11℃、局部在-12℃以下,部分地方可能突破或接近歷史極值。 在中國國內,也許-10℃對于北方的冬天來說是小意思,但是對于沒有集中供暖的南方來說,也許就是一場災難。根據有記錄以來的氣象史記載,杭州的最低溫度是-9.6℃。 22日晚至23日凌晨,四川多地出現雨夾雪甚至大雪天氣,造成四川電網共計108條線路跳閘,4224臺配電變壓器停電,30萬多戶用電受影響。國家電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已啟動應急響應,全力實施搶修。 風雪連天,城市中那些弱勢群體是否能吃飽穿暖?為了應對強寒潮,杭州專門針對流浪乞討人員,陸續啟動應急避寒點。記者在建國南路上的興城旅館避寒點看到,賓館給借宿的流浪乞討人員準備了一日三餐和空調、熱水,每位流浪人員不僅可以獲得免費食宿,還可以獲得醫療救助。 “這樣惡劣天氣下,保障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杭州市民政局事務處處長陳珺說,“工作人員首先勸導和引導他們接受救助,如果有人不愿去救助站,我們就啟動臨時的應急避寒點,讓他們就近避寒。” 民政部門還加大了對危舊房和困難群眾的摸底排查,及時轉移居住在危險住房或自身御寒有困難的人們。到22日晚,已轉移受災群眾1.3萬人,開放避災安置場所近9000家,為困難群體發放放棉被及毛毯4.1萬床,棉大衣7000多件。 許多人記得2008年席卷南方大部分地區的嚴重冰雪災害,導致了大范圍的交通“停擺”。而本次寒潮最低溫預計出現在1月24日,正值今年中國春運的首日。浙江、福建、貴州、江西等地山多,公路體量大,橋隧結構物多。此次雨雪對交通影響面較大,山陰路段、隧道北側、橋梁、匝道等積雪嚴重。 不過,一些出行的人還是表示出了樂觀看法。23日從上海自駕車到杭州看望同學的鄭州市民小邵,發現當天下午高速公路處于暢通狀態。 “我們用了20多個小時,投入505支搶險隊伍1萬多人次,到23日15時,浙江全境重要保障高速公路全部搶通。此外,水上客運無旅客滯留,全省機場運行正常。”浙江省交通部門的官員說。 值得關注的是,信息化手段在災害性天氣時發揮了積極作用,在杭州和寧波等城市,除了人工對主要道路橋梁實行不間斷動態巡查,及時組織清除積雪和覆冰,兩市還通過智慧城管平臺,增派信息采集員隊伍和視頻監控系統,實時掌握中心城區重點區位現場情況,確保惡劣氣候時期道路、橋梁暢通。( 新華社杭州 執筆屈凌燕 參與采寫張璇、徐昱、馬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