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重塑電影業進行時:當超強IP改編進入深水區
來源:新華網
發布時間:2016-01-23 12:30:02
新華網北京1月23日電(閆雨昕)在今天的資本圈,對于電影的追捧已經不是新聞。因為,電影已經不僅僅是一件藝術作品,也是一件極具商業價值的產品,在IP的概念下,已然如同一只會下金蛋的母雞。談及影視投資,構建以IP為核心的生態圈成為熱門概念。電影《盜墓筆記》“上影出品” 、“樂視發行”、“三叔坐鎮”的制作陣容背后,正是當下互聯網生態承包電影業的一個時代見證。 事情也確實正在發生著變化,互聯網巨頭們挾資本和天然平臺優勢呼嘯而來,在新生態受眾逐漸成為消費主流,電影院線已經深入三四線城市的助力之下,影視消費習慣、思維方式、產業模式等諸多要素都正在改變電影人的認知。在剛過去的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以吸金437億收官,影視并購資本更高達2000億。動輒千億的影視及衍生品市場背后,真正價值在源自何方? 樂視影業CEO張昭在接受新華網記者專訪時表示,電影行業傳統盈利模式正在發生著顛覆,“其核心不再僅僅是票房、現金流,而是關于IP縱深價值的提升、重塑和未來長時間的最大化。” 在張昭看來,互聯網公司在開發IP產業方面具有互聯網生態優勢,其中兩個根本的東西:一是IP,二是端上的內容以及內容背后的服務。張昭認為,后者也正是樂視影業的商業模式重心所在,“這就是整個互聯網生態和IP結合以后會爆發出來的力量。” 在這個掘金IP的時代,美國漫威、迪士尼等成熟電影產業早通過交錯的情節人物、游戲、周邊、主題公園等將消費者牢牢包裹入產業鏈編織的大網之中。 專業人士擔憂,現在有很多IP無奈被消費殆盡,如果再缺乏產業化運營,它持續的力量就會更加弱小。當單一IP被過度消費,副作用對于行業是否會產生過大的傷害? 張昭回應,“我們嘗試給IP進行重置,通過一個個文本把這個IP增值,這是IP創造的過程,而并非消費這個IP。” 南派投資CEO葉方倉指出,與好萊塢相比,我國電影衍生品市場占產值的比例相對較低,“這說明中國的IP衍生品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這恰恰證明了它大有可為。” 葉方倉進一步闡述道,在商業價值夠大的情況下才有更多的資源,才可以有IP的傳承。在價值開發方面主要是IP生態圈的開發,電影是核心,然后是游戲,然后是衍生品。 “中國一定會超越好萊塢,而且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超越”,張昭解釋,好萊塢通過零售市場和線下模式,再加上本身體積較大,變現的速度會非常慢。因為線下的商業模式很重,所以才有了電商模式,才有了O2O的變現模式。如果電影院成為電影衍生品和線上的電商平臺結合起來的話,整個的效率就會高。 以樂視影業舉例,互聯網在影視方面的應用展現出還有很多其它的形式,客廳、汽車都可以成為一個場景,并通過在智能電視、手機上變成碎片化的變現模式。“因為我們既吸取了好萊塢運作電影、衍生品、游戲授權的產業化的運營方式,再疊加中國互聯網產業的變革的方式。” 張昭自信地表示,“中國抓住這個機會就能夠迅速的超趕,這是中國電影產業百年機遇期,是我們這些電影人一生為之奮斗的期望,能夠跟好萊塢在全球的市場比肩”。 回顧電影業的歷史,每一次新技術運都伴隨著電影的繁榮——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再到3D。“電影的本性是喜新厭舊”,上影集團董事長任仲倫指出,“現在如果說中國電影到了改朝換代的時代,過去都是單純的技術和表現手段的革新,到了互聯網時代,是生存方式和生成方式的一種改變,它對電影的影響比以往擁抱新的技術更徹底。” 寫在最后的話: 在筆者看來,高擎IP的大旗無可厚非,但這必然建立認可文學的貢獻之上。正如任仲倫提及初讀《盜墓筆記》時的印象——技術只是技術,電影最后還是必須要人性的。“第一次看小說劇本的時候,打動我的地方是,一個盜墓家庭是有原罪的,突然降生了一個吳邪,所有人都希望他是干凈的。他能干凈嗎?一個人降生在了有原罪的家庭里,他的人性怎么成長?這個是我最感興趣的東西。”可見兼具商業價值和強烈的人性力量是三方在合作之前達到的共識,也是《盜墓筆記》在一眾同類盜墓題材影視作品中脫穎而出的秘鑰。 漫威、迪士尼式的成功或許有其時代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但中國電影商業化的新時代已然兵臨城下,市場使然,打造真正中國電影行業IP生態閉環成為必需,在“互聯網+”效應疊加之下,在多屏多端的全新視聽新格局沖擊之下,電影,從制造到產業,再到服務業,帶來的思維方式的革新必將比純技術的革新更加徹底。未來,中國電影記錄打破的頻率將有多快,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