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北京1月22日電(陳凱茵)近日,小米CEO雷軍在年會表示,過去一年小米過得“太不容易了”。2015年初,雷軍為小米定下了8000萬臺手機的銷售目標,但在高目標的期許下,小米開始有“心魔”,小米員工臉上也慢慢失去笑容。 2015年年初的小米,意氣風發。雷軍曾向員工發布公開信稱,小米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科技創業公司。這滿滿的底氣都源于2014年12月,小米以460億美元的估值完成一輪11億美元的融資。 腦補一下,或許感覺苦澀的雷軍近期最常用的詞會是“萬萬沒想到”。可是回顧2015小米這一年,不OK的結果其實都事出有因。 專利短板不OK 董明珠與雷軍的10億賭約已過去兩年時間,這期間,董明珠對小米的密集吐槽當中,還是有不少金句。 董明珠稱:“如果雷軍沒有技術創新、沒有自己的專利技術,就輸定了。” 董明珠的語言一語成讖,在印度手機市場,小米就已經吃足專利被起訴的苦。2014年12月,由于遭到瑞典愛立信的起訴,印度德里高等法院下令禁止小米銷售所有未使用高通芯片的智能手機。一年多已經過去,該禁令依然未能解除,意味著小米無法在當地銷售采用聯發科芯片的熱門機型。 2015年,小米又一次陷入專利侵權泥潭當中。11月19日,美國專利流氓BlueSpike起訴小米的大量產品侵犯其專利。一同被起訴的,還有在美國市場銷售小米產品的海淘平臺——TOMTOP(深圳通拓科技)。 當國內智能手機市場臨近飽和,海外市場成為國內手機廠商爭奪的主戰場的時候,小米專利數量過少的短板自然凸顯成其擴張的攔路石。 “質量門”頻出不OK 新年伊始,小米空氣凈化器最近霸占好幾日的頭條,不是因為霧霾頻發,而是因為質量問題。 近日,上海市質監局近期對上海市生產和銷售的空氣凈化器產品質量進行專項抽查,在36批次的抽查產品中有4批次不符合規定。其中,由于固態污染物潔凈空氣量和噪聲等問題,小米AC-M1-CA被特別備注為“質量問題嚴重”。 這波未平,小米又在年末被網友曝光產品有“嚴重質量問題”:紅米note3雙網通版本在Wifi聯網情況下,會出現網速突然卡頓、頻道斷開的問題。用戶多方投訴之下才獲得小米官方解答組蒼白無力的答復:已經確認WiFi掉線斷網、斷流、假死的質量問題,而且這問題只能逐步優化,減少復現頻率,而不能徹底解決。 連小米最引以為豪的手機主業都出現了如此巨大的BUG,這怎么能不傷米粉的心? “虛假宣傳”不OK 2015年8月,有用戶拿到紅米Note 2后發現黃屏現象嚴重,甚至已經超出了可接受的程度。有用戶通過評測發現,紅米Note 2采用的是國產天馬屏幕,而非在某些渠道(京東、國美等)宣傳的夏普、友達屏幕,并以此質疑小米“換屏”,有“虛假宣傳”的嫌疑。 隨著事件的發酵,小米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和小米運營總監李明不斷發布微博,不斷表揚天馬屏幕的好,試圖模糊掉事件爭端的焦點——“是否虛假宣傳”。 而后小米官方終于發出聲明,稱官網和發布會現場PPT和視頻從未發布過采用的一定是夏普/友達屏幕的信息,而在其他渠道的宣傳則屬于“錯誤信息”,只承認自己“失誤”全然否認“虛假宣傳”這一指控。 講真,用戶在意的也許并不是你用的是國產天馬還是夏普友達,而是“真實供應商與宣傳不相符合的現象”。如果在“換屏門”爆發的一開始誠懇道歉,而不是遮遮掩掩轉移視線,小米的形象或許還不至于又染上一臉墨點。 沒達到銷售目標不OK 2015年,小米在最初定下只能手機銷售目標是:1億部! 眾人驚呼:猴賽雷! 一小段時間過去,2015年3月,雷軍改口風了,將智能手機年銷量目標下調至“8000萬至1億部”。 較早前有數據顯示,小米前三季度的銷售成績:第一季度1500萬,第二季度2000萬,第三季度1800萬。當時就有人率先預測,小米可能要完不成任務了,畢竟三個月時間要完成2300萬部的銷售并非易事,雖然有天貓“雙十一”的加持,但“窟窿”太大很難填補。 果不其然,2015年年末,小米年會公布了小米手機全年出貨量——7000萬部。雖然守住了國內市場第一的位置,但離年初的宏偉藍圖1億部差距頗大,連最低線8000萬也還差1000萬。 前四年,小米早已習慣了年初設定目標,年底超出預期。雷軍表示:“2015年,小米被出貨量8000萬臺的目標所累,過得一點都不開心。” 不OK的結果:估值下降? 去年12月2日晚間,奮達科技CEO汪澤其在微博發布微博稱某當年估值450億美金公司近期找融資,開價150億美元也無人問津。 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說的就是小米。 次日,小米公司“小米打假”官方微博稱近期外界關于小米融資估值消息,包括所謂150億估值的消息純屬謠傳。 是不是謠言尚屬未知數,但小米2015這一年在一些投資人眼中,或許真的不再那么OK。 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當時小米之所以能在短短5年之中獲得450億美元的估值,手機業務是重要的加分項之一。然而冷酷的現實卻是:銷售目標達不到。那么450億美元的估值的根基也不再那么穩當。 此外,要做生態“小米百貨公司”四面受敵,矛盾重重,讓投資者心驚膽戰。 三大核心硬件——手機、智能電視、路由器要么對手眾多,要么強手當道。 小米盒子、智能插線板、空氣凈化器、電池、智能電單車等諸多所謂智能硬件領域,潛在矛盾很尖銳。每一次產品出現問題,都會加深用戶的認知:“小米沒核心技術”、“低價原來是低質量”…… 請問,2015年問題頻出的小米,不OK怎會不是必然?反省是否也來得有點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