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一帶一路“產能合作 中國應推動“新雁陣“模式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布時間:2016-01-21 17:40:02
報告指“一帶一路”產能合作潛力大 中國應推動“新雁陣”模式 中新社北京1月21日電 (記者 丁棟)中國社科院21日發布的工業化藍皮書顯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業化水平差距較大,涵蓋了工業化進程的各階段,中國與這些國家產業對接潛力巨大,可以尋找不同的角色定位,共同培育以“互補合作”為主導的產能合作“新雁陣”模式。 由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及社科文獻出版社發布的《工業化藍皮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業化進程報告》指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處于不同的工業化階段,有著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形成了不同的優勢產業類型。這表明,“一帶一路”建設具有“涵蓋面寬”和“包容性強”的重要特征。 藍皮書研究表明,在沿線約65個國家中,處于前工業化時期的國家有1個,處于工業化初期階段的14個,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的16個,處于工業化后期階段的32個,而處于后工業化時期的有2個。工業化水平差距較大,涵蓋了工業化進程的各個階段,大體呈現“倒梯形”的結構特征。 “14個國家的工業化水平高于中國,44個國家的工業化水平低于中國,中國在沿線國家中工業化水平處于上游的位置,”藍皮書主編、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表示,不同國家處于不同的工業化階段,也決定了合作和產業對接有不同的定位和方式。 藍皮書指出,沿線國家進出口商品具有互補性,中國出口的前五大類商品分別是機電產品,紡織品及原料,賤金屬及制品,家具、玩具、雜項制品,化工產品,其中機電產品的出口占總出口的近一半。沿線國家中,中尼、中越、中印貿易互補性明顯大于競爭性,中烏、中哈礦產品貿易,中哈、中埃油氣資源合作具有強大互補性。 藍皮書指出,沿線國家的產業形成了三種不同的梯度,即技術密集與高附加值產業(工業化后期國家)、資本密集型產業(工業化中期國家)、勞動密集型產業(工業化初期國家)。第一梯度國家的產業升級會帶動第二梯度國家的相應升級,勢必會帶動第三梯度國家的相應升級,進而實現產業鏈轉移和分工,形成“新雁陣”分工和合作模式。 “之所以稱為‘新雁陣’,是因為從日本的‘雁陣模式’崩潰可以看到,一個封閉的、產業結構自我完善的雁首所牽頭的雁陣模式是難以為繼的,”黃群慧表示,“新雁陣”模式的建立需要充分挖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的互補性,建立雙贏、合理的國際分工體系,打造歐亞區域經濟一體化新格局,而這也正是“一帶一路”建設提出的主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