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利峰:核聚變概念股望爆發
來源:和訊
發布時間:2015-12-09 09:38:37
今日開盤期間,薛利峰老師在和訊名家實盤直播中與投資者實時在線互動。以下為觀點精華: 據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官方網站8日消息,日前,隨著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環向場(TF)線圈導體采購包最后一根導體成型和收繞工作的順利完成,標志著中方承擔的TF導體采購包制造任務圓滿完成。ITER裝置作為該計劃核心設備,它更為人知的名字是“人造太陽”。太陽的光和熱都從熱核聚變反應而來,如果人類效仿這個原理,制造一個“可控”的“太陽”,就有望為解決地球能源危機找到新的出路。 2006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中國ITER談判聯合小組代表我國政府與歐盟、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和美國共同草簽了ITER計劃協定。這七方包括了全世界主要的核國家和主要的亞洲國家,覆蓋的人口接近全球一半。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是目前最大的國際合作項目之一,也是我國首次以平等、全權伙伴身份參加的國際合作計劃。我國參加ITER計劃是基于能源長遠的基本需求,體現了我國面對人類共同面臨的現實和未來能源問題的責任擔當。通過參加ITER裝置的建造和運行,有助于我國全面掌握核聚變研究和技術成果,帶動我國相關領域的技術發展。 專家指出,“人造太陽”作為人類夢寐以求的終極能源,一旦實現商業發電,將從根本上解決人類能源問題。從美國國家點火裝置到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無不是為這一終極目標而探索。據測,每1升海水中所蘊含的氘如果提取出來,發生完全的聚變反應,能釋放相當于300升汽油燃燒時釋放的能量。以此推算,根據目前世界能源消耗水平和海水存量,核聚變能可供人類使用數億年,甚至數十億年。 分析認為,核聚變研究是當今世界科技界為解決人類未來能源問題而開展的重大國際合作計劃,是人類未來能源的主導形式之一。ITER計劃是實現聚變能商業化必不可少的一步,未來發展空間不容小覷。A股上市公司中,人造太陽相關概念股值得重點關注。
上一篇:兩市低開!保險、環保領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