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港股IPO市場冷熱看香港投資者之理性
來源:信息時報
發布時間:2015-12-03 08:48:06
前兩天A股市場再次進入打新潮,IPO重啟后首批10只新股的中簽率預計只有百分之零點幾,追新的瘋狂程度可以想見。相比之下,近期有多家內地公司在香港發行H股,總的情況是有冷有熱,彰顯出這個國際市場的投資者之理性。 11月24日,錦州銀行開始在港招股,報價區間為4.64~5.54港元,擬發行13.2億股,集資規模在61.25億~73.13億港元之間。想不到的是,幾天時間過去了,到11月27日中午招股時間截止,卻罕見地僅獲得1家基石投資者認購15%的股份,另有30萬港元的散戶認購,與招股數量相差甚遠。后來,又得到了華融控股斥資2.3億港元認購。但即使這樣,總的認購金額與擬募集金額相比,仍不足20%。 而幾乎同時招股的青島銀行,則獲得了6家基礎投資者對其IPO超過70%股權的認購,散戶方面也有約370萬港元的認購,雖也存在認購不足,但總體認購金額已超過70%,正常上市當不成問題。 這就凸顯出了錦州銀行招股之冷。如果接下來幾天,錦州銀行仍不能找來新的認購者,其擬于12月7日正式上市的計劃就會泡湯。 另一家在港招股也遭遇散戶認購不足的是福萊特玻璃。這家全球及內地最大的光伏玻璃制造商,在港公開發售的4500萬股,僅獲得63%的認購份額,后來經過劃撥至國際發售部分,才得以消化掉。 其實,并不是所有內地公司在港招股都遭此境遇,有些也受到了狂熱追捧。如近期在港發行的康寧醫院、建業建榮、中國創意、中奧到家、中金公司等,獲得的超額認購就高達124.3倍、160倍、8.7倍、10倍和3.7倍。 從上述公司的發行情況可看出,香港投資者與內地投資者完全不同,對新股并非盲目追捧,而是帶有理性選擇。如果錦州銀行、青島銀行這些金融類公司放在內地招股,按照內地投資者的慣性,受到追捧當不在話下;即使是福萊特玻璃這類公司在A股招股,也會獲得超額認購。這些公司在港招股遇冷,據了解是因其屬于傳統性行業,而建業建榮、中國創意等受到熱捧,理由是屬于新興產業公司,成長性更佳。內地的投資者,會否從中得到啟發?
上一篇:主力謀求變盤 不妨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