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空賬怎么辦? 提高最低繳費年限阻力最小
來源:網易網站
發布時間:2015-11-29 22:07:37
網易財經11月29日訊 養老金的空賬問題不僅讓政府面臨巨大壓力,也成為老百姓的心頭隱憂。據財政部近期公布的數據,如果剔除財政補貼,去年全國的企業職工養老金缺口就高達319億元。 面對歷史欠賬和老齡化的現實情況,提高養老金征繳成為必然的選擇。今日公布的一份權威報告稱,在必然會面臨重重阻力的諸項改革措施中,相較“延遲退休”和“降低養老金”而言,“提高退休金最低繳費年限”或成為阻力最小的改革措施。 這份報告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中國金融信息中心、平安養老保險公司聯合發布,調查了全國36個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城市5400多名城鎮企業單位職工。 報告稱,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人類社會不可回避的重大轉折,尤其是中國,不僅未富先老,而且老齡化速度比任何發達國家都要快得多。因此,需要全體社會成員來承擔這種社會變遷承保。雖然就此所做的任何改革都會遭遇阻力,但調查發現,目前接受程度最高的改革選項是“提高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繳費費率”。由于這項費用是由企業而非個人承擔,因此即使職工對此支持度相對最高,但考慮到企業用工成本增加導致的競爭力下降,這一選擇并不具備集體理性。其次,接受度相對較高的就是“提高獲取養老金的最低繳費年限”,這或許可成為日后養老金改革的著力點。與前兩者相比,“延遲退休年齡”和“降低退休金”是最不能接受的,這也是福利剛性的必然結果。 這份報告還指出,調查發現,對于未來的養老金改革,受訪者除了要求“養老金保值增值”外,呼聲最高的是“社保體系異地轉移接續”,其次是“增強激勵、多繳多得”,應引起政策制定部門的高度重視。 報告公布,2015年中國職工養老儲備指數為59.7,表明已基本滿足了城市職工養老儲備要求,但充足度還低于儲備指數。分企業類型看,國企職工養老儲備指數最高,而民營企業則最低。分行業看,金融業和采礦業養老儲備指數最高,住宿和餐營業最低。 針對調研發現的問題,這份報告建議:一是基本養老保證制度改革勢在必行,但須注意路徑選擇,抓住改革重點。二是提高職工養老儲備水平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尤其是盡快推出“稅延個人養老賬戶”,讓職工自己投資增值。三是重構家庭大類資產配置有利于提高職工養老儲備水平,但需要完善資本市場,并進行文化塑造。
上一篇:中國科技金融智庫網絡在津成立
下一篇:廈航開通福州直飛悉尼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