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臺“雙自聯動“18條 建設張江國家科學中心
來源:新華網
發布時間:2015-11-26 11:05:09
(原標題:上海出臺“雙自聯動”18條 建設張江國家科學中心) 上海市政府25日公布加快推進上海自貿區和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聯動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通過發揮兩大國家戰略疊加區域的核心優勢,加快建成具有強大原始創新能力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著力打造創新環境開放包容、創新主體高度集聚的科技城。 目前,上海自貿區面積120.7平方公里,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面積531平方公里,兩大國家戰略有約65平方公里的疊加區域。“雙自”園區的交錯融合,為創新政策疊加、體制機制共用、服務體系共建提供了機遇。 在具體實施上,方案分為創新環境、機構集聚、金融開放、知識產權和人才制度5個方面共18條措施。這些措施既利用自貿區的開放優勢和國際化平臺,又依托張江示范區的科技創新資源和產業集群優勢,有不少值得市場關注之處。 比如,方案提出,要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和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爭取國家有關部門支持率先在“雙自”疊加區域開展有關試點。符合創新轉型發展導向的企業可申報認定為“雙自”區域高新技術企業和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并享受一定的財政扶持。 根據方案,上海將在張江建設世界級大科學設施集群,形成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綜合性科學研究試驗基地。同時,支持有實力的外資研發機構承擔國家和上海市重大科研項目,鼓勵外資研發中心與國有企事業單位共建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等。 金融開放創新是上海自貿區的優勢。方案提出,要放大自貿區金融創新效應,鼓勵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為科技企業提供自由貿易賬戶、境外本外幣融資等金融創新服務,降低企業資金成本。支持實力雄厚且有長期投資意向的民營企業,在滬發起設立民營張江科技銀行。支持條件成熟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探索開展投貸聯動融資服務試點。 知識產權保護對創新有著重要的激勵作用。根據方案,上海將建設面向國際的知識產權交易服務平臺,探索知識產權資本化、證券化交易,推動知識產權跨境交易便利化。 人才是創新的根本。上海將面向全球引進首席科學家等高層次人才,并為其提供專業實驗室定制服務。同時,完善外國留學生在我國高等院校應屆畢業后,直接在自貿區和張江示范區就業或創新創業服務舉措。探索對持有外國人永久居留證的外籍高層次人才在創辦科技企業等創新活動方面,給予中國籍公民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