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首屆中國驢業發展大會現場。梁犇攝

剛剛當選中國畜牧業協會驢業分會會長的秦玉峰,與驢有不解之緣。圖為網上流傳的秦玉峰騎驢圖。 網絡資料圖 攝 中新網東阿11月23日電 (李欣 曾潔)首屆中國驢業發展大會23日在山東東阿舉行,“毛驢待遇”又一次成為山東、河南、新疆、青海、內蒙古、甘肅等地毛驢從業者熱議的話題,他們再次呼吁為毛驢爭取與豬、牛、羊一樣的待遇。 2015年年初,山東省“兩會”上,省人大代表秦玉峰一篇《關于將草畜范圍由牛羊等擴大至毛驢的議案》,被媒體譽為“毛驢議案”而成為輿論焦點。為驢爭取和牛羊平等待遇,一時間成為全國各地毛驢養殖戶、驢產品企業、相關畜牧業專家學者的共同心愿。 11月23日,在山東東阿舉行的首屆中國驢業發展大會上,驢肉生產企業、驢奶加工企業、阿膠生產企業代表共同表示,毛驢短缺,已致驢產品原料全線漲價,消費者對此怨聲載道。中國驢業發展大會與會代表呼吁,必須提高“毛驢待遇”,增加上游毛驢養殖數量,才能根本性突破產業瓶頸。 巧的是,年初在山東省人大提出“毛驢議案“的秦玉峰,22日竟高票當選為中國畜牧業協會驢業分會首任會長。一年不到,這位為毛驢爭待遇的人大代表,被同行加冕為全國“驢王”。秦玉峰在當選現場向全國驢業同仁表態:任內最大的目標就是毛驢產業的整體快速發展,他會不懈努力,為毛驢爭取到同豬、牛、羊同樣的國家養殖補貼待遇,推動政府更加重視毛驢養殖,創立可復制的高效養驢模式。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旗長于寶君,曾于今年6月16日在全國現代畜牧業建設工作會議上告訴中新網記者,以草畜養殖為主業的敖漢旗主要有六個品種的養殖產業,牛、羊、豬、雞等產業現在都有明確的政策支持,獨驢、鵝等尚無明確國家政策扶持。如國家在政策上給予傾斜,驢產業一定會得到發展,成為一項實實在在的富民產業。 “從山東2015年初兩會‘毛驢議案’提出,到11月中國畜牧業協會驢業分會成立,毛驢在和牛羊爭得同等地位的道路上持續前進。”中國畜牧業協會副會長何新天表示,發展草食畜牧業是中國調整農業結構的主要策略之一,牛、羊、驢均屬草食畜牧業,驢業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且存欄量仍以每年3.5%的速率下降。驢產品的市場需求又隨著大健康時代的到來劇增,供不應求。在這兩大形勢下,驢業分會的成立在擴大驢養殖規模,加強疫病化防控,加速三大產業間融合,扭轉驢產業轉型升級方面有重要作用。 盡管目前國家尚未出臺統一的相關補貼政策,但山東、河北、內蒙等地一些地方政府,已按耐不住率先出臺地方政策扶持驢業養殖。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山東省相關部門目前正在制定該省“十三五”發展規劃,這個規劃將大力扶持養殖業。其中,山東省計劃到2020年全省養驢業總產值達到400億元,毛驢存欄達到基礎母驢100萬頭,5-50頭母驢家庭農場18000個,千頭規模養殖場4000個,并計劃安排資金重點扶持基礎母驢擴群補貼、良種場建設、凍精補貼、5-50頭基礎母驢家庭農場、規模養殖場、養驢合作社、秸稈養驢等產業重點環節。 內蒙古農業大學副校長芒來表示,地方性政策終究杯水車薪,期待新成立的驢業協會能夠發揮團體力量,呼吁國家相關政策出臺。 從山東“兩會”初提“毛驢議案”,到6月16日全國現代畜牧業建設工作會議再聞“毛驢待遇”之聲,又到今天全國驢業發展大會上“毛驢待遇”成為全行業的共同呼聲,中新網記者看到的是,中國驢產業已經全面覺醒,贏得業內外人士和政府高度關注,出席全國驢業發展大會的多名專家預計,與牛羊“同等待遇”的國家政策,現在已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