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下調SLF利率 引導市場利率下行利好股市債市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發布時間:2015-11-20 11:02:07
昨日,中國央行決定,對符合宏觀審慎要求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隔夜、7天的常備借貸便利利率分別調整為2.75%、3.25%。央行表示,此舉調整旨在加快建設適應市場需求的利率形成和調控機制,探索常備借貸便利利率發揮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 此舉旨在引導寬松預期 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高級研究員陳冀昨日對廣州日報記者指出,央行此舉主要目標:一是引導市場利率;二是擴大結構性政策工具使用范圍。 “SLF利率,其實是央行構建利率走廊的一個相對比較高的上限。 比如說,當市場流動性緊張,短期利率突破性上行,同業拆借成本很高的情況下,這部分可用SLF的金融機構就可以以低于市場短期利率的成本從央行獲得流動性幫助。”陳冀表示,此次央行公布的隔夜和7天SLF利率2.75%和3.25%明顯高于同拆利率,那么此舉基本可以判定不是為了市場流動性趨緊的原因,而更表明目前市場上短期流動性相對充裕。此外,將SLF使用范圍擴大到符合宏觀審慎要求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對這部分金融機構來說,以后一旦市場流動性緊張,它們將能獲得更多的“保護”。 對中小行扶助之意明顯 “此舉意味著央行設定了利率走廊的上限,當市場利率觸及上限時,央行可及時提供流動性,平抑市場利率,此次特別提及針對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對中小銀行的扶助之意明顯。” 招商銀行總行同業金融總部研究團隊負責人劉東亮認為,有利于穩定市場對資金面的預期,避免資金利率的大幅波動,此前SLF利率較高,此次調整即是隨行就市的體現,也有引導市場利率下行的意圖,總體上利好債券市場。 劉東亮指出,目前已進入新老基準利率體系過渡階段,新的基準利率體系呼之欲出,但仍有待央行進一步明確,也是央行貨幣政策從數量型調控向價格性調控轉變的體現。 據了解,2013年年初央行創設了SLF工具,該工具由金融機構主動發起,金融機構可根據自身流動性需求向央行申請常備借貸便利。(記者李婧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