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市民使用外賣平臺訂餐。
本報17日A16版《外賣平臺哪家強》的報道出街后,記者接到眾多“外賣族”的投訴。除卻食品安全隱患外,外賣套餐價格貴過堂食、菜品送錯貨不對板、店家接單服務差等問題也已經逐漸暴露出來。同樣,一些店鋪也因新開了外賣業務而人手不足,極大影響了堂食顧客的服務質量。業內人士分析,在注重體驗的餐飲服務行業,除了大手筆撒錢送補貼之外,多家外賣平臺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吐槽一:贈品總是忘送 沖著在手機客戶端下單的優惠,白領陳小姐每天午餐、晚餐都用手機APP叫外賣。但最近,她有點不爽:下單頁面顯示買套餐送紅豆沙,送來卻沒有;本以為是送餐高峰期,工作人員太忙忘記了。誰知隔天再次在同一家店點了贈涼茶飲料的套餐,送來后仍然未見贈品飲料的蹤影。隨后,陳小姐致電該店,接線人員表示是工作疏忽,“下次為您補上”。 吐槽二:外賣貴過堂食 “忽略”贈品也就罷了,市民韋先生的遭遇更令人意外:同一家店鋪的同一套餐,外賣平臺上的價格竟高過堂食10元。“同樣的一份支竹牛腩套餐,配青菜和湯,手機客戶端上是29元。誰知道晚上散步,在該店門口接到宣傳單,上面的支竹牛腩套餐竟然才賣19元。”韋先生說,原以為占了便宜,原來做了大水魚。 昨日,記者走訪了中山六路至北京路的多家餐飲店得知,手機下訂單不享受店內堂食優惠是“潛規則”。“堂食用支付寶支付打8.5折,但外賣平臺上就是原價。”在一家甜品店,收銀的工作人員說。為何外賣不能享受店內折扣?工作人員表示:“外賣網站也是要賺錢的,還有打包盒、一次性餐具等物料費用。” 此外,有的平臺還要求訂單滿足店鋪的起送條件,或要支付7~10元不等的配送費才可享受外賣服務。“很多品牌店鋪都要買夠30元起送,配送費還不可用紅包或折扣券支付。”市民侯小姐說,本來指望吃外賣省錢,誰知道算來算去比下館子還貴。 吐槽三:等了半小時訂單被取消 下單時手一滑,不小心點了提交,系統顯示商家未接受訂單,就立刻聯系商家退款,商家卻表示已經出貨不給退……記者發現,商家服務意識是用戶投訴的熱門話題。“就算在餐館點餐,也允許修改菜單,可很多外賣商家就是不讓改或退。”市民徐先生說,既然商家表示已經出貨,他便耐心等待,誰知一等就是45分鐘。 也有市民爆料,曾遇到過商戶半小時都未接單的事。“等了30多分鐘,收到一條系統短信,稱因商家長時間未接單,訂單已被自動取消。”市民小劉說,“希望平臺改進系統,及時告知用戶訂單的情況,以免耽誤時間。” 餐館: 外賣訂單爆棚 打包人手不足廚師來湊 記者走訪發現,隨著一些餐館的外賣訂單增多,已對原有的堂食服務產生影響。 “叮——您收到一筆訂單,請盡快處理”,自從自家的餃子鋪做起了外賣生意,從上午十一時到下午一時半、傍晚五時到七時半,都是肖先生最忙碌的時候:不僅要電腦接外賣單、為堂食的客人下單找零,還要收拾桌椅、打包外賣盒,還不斷接到催單電話。 記者昨日中午在中山七路這家餃子館看到,肖先生一邊用電腦和手機操作網上訂單,一邊接電話記錄,效率奇高。后廚此刻也忙得不可開交,廚師把餃子端出來后立即又折返炒菜做飯,甚至還要動手打包,等外賣小哥來收取。 等了20分鐘左右,記者才吃到了剛才下單的水餃。而隨著堂食客流的穩定,肖先生才開始打電話呼叫外賣小哥,并一再囑咐對方千萬不要出錯。大約到了下午2時,店內的客流漸漸少下來,肖先生擦了擦汗,才想起來自己連一口水都沒顧得喝。 業內分析 “燒錢”后 O2O餐飲平臺走向何方? 注冊新用戶首次下單,你立減15我就減20……目前這場O2O餐飲平臺混戰中,各方均有得有失,但需要注意的是,消費者作為最重要的市場環節,應當回歸理性。“這場戰爭的真正推手并不是市場,是資本。而在增加的外賣群體中,大部分人是沖著優惠去的,這對消費者是一種誤導,對餐飲行業的發展也并不健康。”來自品途網的評論員文章指出,縱然外賣O2O存在很多難點,但也是機遇和挑戰所在,但絕不是現在的燒錢模式。如何抽離補給困境,通過良性競爭提升用戶體驗,增加平臺忠實用戶,構建平臺企業競爭力,實現用戶、商戶、平臺的三方共贏仍是未來O2O需要深思的問題。 對于那些叫外賣已有些上癮或產生依賴的“吃貨”們,營養師建議,盡量選擇有品牌、有規模的餐飲店下單,也可以抽空去現場了解一下飯店的環境、形象、管理服務水平,甚至體驗一下堂食的口味和分量。另外,消費者也要保留好票據,萬一吃壞肚子或發生問題,也可保留憑證用于維權。(文/ 記者杜萌 圖/記者蘇俊杰 實習生廖巍)用戶吐槽外賣平臺使用體驗差 應提高競爭力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發布時間:2015-11-20 09: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