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布時間:2015-11-17 16:05:11
原標題:合肥“最后的舊書店”:文化“擺渡”下的城市情懷 中新網合肥11月12日電(趙強)“一個舊書店,某種意義上說,它就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標,它具有文化‘擺渡’的作用,是對城市文化的拾遺補闕。在它即將消亡之際,總會牽動著城市人的內在情懷。”《最后的舊書店》作者、合肥增知舊書店的創辦者朱傳國12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說。 朱傳國在圈內被習慣稱為“老朱”。2015年4月,他的一條微信,讓更多的愛書人認識和了解了他的增知舊書店以及他傳奇的創業經歷。微信中說,他被查出罹患癌癥,由于高昂的治療費用,打算關閉舊書店,希望身邊愛書朋友能關注和支持下。 消息發布后,引來各方愛心支援,許多人前往淘書以示支持。熱心人士的善良舉動,溫暖著這座城市,更引來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等的關注。眾人拾柴火焰高,8天的營業額即達到12萬元人民幣,暫時緩解了老朱治療的經濟負擔,更堅定了老朱把舊書店開下去的決心。 時隔半年之余,記者再次來到合肥增知舊書店門口,得知老朱剛從醫院打完點滴回來,略顯疲憊的他端坐在書店前的椅子上,他的妻子正在忙著整理書籍。“疾病對我來說,已經無所謂了,因為書店就是我的精神支撐。如今,增知書店可以說已不是我個人的,而是這座城市所有愛書的人,它讓這座城市的情懷得以釋放。”朱傳國表示,只要身體還好,一定把書店撐下去。讓這座城市的最后一個舊書店、一個城市人文精神的載體得以延續。 “在繁華喧囂的城市生活中,或許人們有很多地方可以去歡娛,但人們也需要一個地方,去尋求內心寧靜,給心靈一份給養。留下一些老書店,守住一座城市的文化靈魂,給愛讀書的人們一個落腳地,給孩子們一個好去處。這或許就是舊書店存在的意義。”著名民國史研究學者章玉政對記者說。 11月8日,朱傳國《最后的舊書店》新書發布會在安徽省圖書城舉行,這是一本日記體的文字,記錄朱傳國淘書偶記和一路的心路歷程,記者看到,書中少有華麗之詞,但感情真摯。有十幾位文化名人、社會名流,為這本書寫了下部的‘愛書人語’,以添色增輝。 “這本書就是我淘書、賣書的心路歷程,(創辦舊書店)一路走來,有歡喜也有淚水,這里的每本書都有它的生命和故事,20多年的販書、看書經歷也慢慢影響著我的世界觀。”朱傳國感慨道:人生短暫,還不如一本舊書“漂泊”的時間長。社會節奏很快,也很浮躁,需要更多這樣的舊書店。 廈門大學教授、著名學者謝泳在《最后的舊書店》序中寫道,舊書業的命運雖然有些凋零,但它的最終命運還是美好的。舊書店的命運因為與學術聯系在一起,越往后,舊書店的命運可能越有轉機。 安徽省文聯、省作協名譽主席季宇表示,在這個時代,傳統書店已受到嚴重沖擊,舊書店更是處境艱難。但對讀書人來說,舊書店的價值卻無法取代。如今,增知舊書店之所以引起關注,也是因為朱老板辦書店,除了謀生之外,更多是出于一份文化情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