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價值鏈為重點 推動外貿邁向中高端水平
來源:新華網
發布時間:2015-11-15 09:45:00
“從外貿大國邁向貿易強國”,是“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的未來五年我國對外貿易優化升級的目標。鑒于近年來國際與國內經濟形勢發生深刻變化,面對新的挑戰和機遇,我國外貿發展須兩條腿走路,在鞏固傳統制造業中心和傳統貿易大國地位的同時,要以提升外貿價值鏈為重點,推動對外貿易邁向中高端水平。 在外需萎縮、內需放緩、綜合成本上漲等多重因素疊加作用下,今年我國外貿的增速降至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分析認為,從外部環境來看,外需持續不振;從內在因素來看,則是傳統競爭優勢的弱化速度快于外貿競爭新優勢的形成,因此我國的外貿形勢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根本性扭轉。 “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創新外貿發展模式,加強營銷和售后服務網絡建設,提高傳統優勢產品競爭力,鞏固出口市場份額,推動外貿向優質優價、優進優出轉變,壯大裝備制造等新的出口主導產業。 白明分析認為,我國從外貿大國邁向貿易強國至少要體現出四個優化,包括優化商品結構、優化市場結構、優化貿易方式、優化貿易主體。 白明指出了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的三大發力點:一是要在轉變對外貿易發展方式上下功夫,加速從傳統競爭優勢向對外貿易新優勢轉變,尤其增加出口商品中的附加值與技術含量,更加注重產品設計和創意在價格構成中的占比;二是在拓展國際市場空間上下功夫,其中包括加快將“一帶一路”倡議落在實處,加速構建我國的自貿區網絡,從參與者逐漸轉變為引領者;三是在夯實產業基礎上下功夫,不僅要加大研發力度,而且要強調研發與制造環節、制造環節與營銷環節的互動。 在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看來,“十三五”時期的外貿戰略與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進程緊密相連。我國已在高鐵、核電、部分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具有世界級競爭力,隨著“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未來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比重也會隨之上升。 此外,相較于貨物貿易,我國的服務貿易發展有些滯后,且集中在中低端領域。溫彬坦言,目前我國服務貿易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為10%左右,與發達國家20%的比重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因此提高我國服務貿易的規模和質量成為當前推動貿易轉型升級的當務之急。 事實上,服務貿易的發展客觀上會為貨物貿易擴大規模、提高水平打開更大空間。“中國制造業要發展,必須要伴隨著相關服務業的跟進。”白明向記者舉例道,“比如,隨著我國出口商品技術含量提高,未來我們的售后服務不僅要跟上,而且需要更多的售后服務外包作為保障。這既可以為我國的服務貿易發展創造機會,同時服務貿易的發展也會為我國的貨物貿易發展保駕護航。”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上海分公司副總經理陸棟判斷,鑒于我國正在大力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服務業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十三五”期間將通過擴大對外服務貿易的規模和比重,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從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國內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李健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外貿年均增速將與“十二五”持平,略高于全球貿易增速。到2020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將超過6萬億美元,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將超過1萬億美元,服務貿易占對外貿易的比重進一步提升。(記者 有之炘)
上一篇:脫貧摘帽 別拖也別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