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啟動互聯網+信用三農建設 實物抵息助力農民融資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發布時間:2015-11-13 09:31:39
目前,廣東全面開啟了“互聯網+信用三農”模式,農民不僅可將農產品實物抵息,投資人也能在網絡投資的同時,收獲綠色產品作為利息。 昨日,廣東“互聯網+信用三農”眾籌項目啟動,4家試點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啟動了多個農業眾籌項目?,F場不少“下鄉” 的三農綠色農產品項目遭秒殺。 分析稱,農業經濟將是今后投資的主流方向,加之各種新的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創新,未來農村金改將激活潛力巨大的三農金融藍海市場。 投資農民種田,利息送你一袋大米,約嗎?昨日,由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牽頭舉辦廣東“互聯網+信用三農”眾籌項目,在佛山南海廣發金融中心啟動。包括PPMONEY萬惠眾籌、廣州e貸、正勤金融、點籌金融等4家遴選試點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啟動了多個農業眾籌項目。 銷了農產品又減了利息負擔 由于缺乏抵押物和擔保,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農村金融最大的問題。昨日,記者采訪了“正勤e農貸-聚龍米”首個項目的借貸人羅定種糧大戶李先生,他想募集25萬元用于購買種子、化肥的再生產,用款期限是半年,他參與的借貸項目是每份1000元,募集者半年期內可獲5公斤聚龍米來抵扣利息。據悉,此款產品上線后,當天就被來自全國各地的投資者一搶而空。李先生也在一天之內募集齊了資金的同時,提前銷售出抵息的2500斤大米。 “我們可用大米去抵消利息,既推銷了我們的品牌,又減輕了我們的利息負擔。”李先生告訴記者,“明年可以考慮再租多點地擴大生產。” “按以往收購的最低價計算,一畝地毛利潤2500元左右。”李先生告訴記者。記者粗略計算了一下,扣除抵扣大米的成本,李先生的120畝地毛利潤有29萬多元。 綠色農產品項目遭“秒殺” 昨日現場,多個綠色農產品項目遭“秒殺”,來自全國各地的投資人發起募集,兩小時內所有借款標即宣告售罄,隨后,募集資金被當場移交給農戶,整個過程不到3分鐘。 目前,包括正勤金融、點籌金融PPMONEY以及廣州e貸等在內的互聯網金融網站上,多個以互聯網金融+概念的三農項目,都很快地滿標,受到了不少投資者的熱捧。 事實上,在央行日前公開發布的《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2014)》中,發展普惠金融及開展互聯網金融支農扶貧創新和實踐成為備受關注的新熱點。 “通過各地政府、人行自建農村信用體系,結合核心農業生產企業推薦,以農業保險墊后的模式,解決農民沒有抵押物、沒有征信記錄等導致的傳統方式融資難問題,同時確保整個項目的風險可控?!闭诮鹑诙麻L鄭勤對記者說,“以實物的市場價值來抵扣利息,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農民的實際融資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讓更多的城市人享受到綠色、有機、健康的農產品?!?/p> 政府搭臺引導資金支持農村 “相比傳統金融,互聯網金融扶持‘三農’有兩大優勢?!睆V州互聯網協會會長、廣州e貸總裁方頌表示,一是利用互聯網扶持農業發展。由于農業生產自身的特點,農村金融具有強烈的周期性,但傳統金融無法滿足農民周期性的資金需求,互聯網金融則可根據農民貸款需要設計周期靈活的產品,解決農民的燃眉之急;此外,互聯網可以融通社會力量,讓城市富余資金回流農村,以發達地區反哺欠發達地區,實現項目供需兩旺。二是用創新降低違約風險。首先,貸款利息可用待售農產品來抵扣,農民只需按期歸還本金,無需再額外支付利息和其他費用,既減輕了負擔,又實現了銷售;其次,互聯網的宣傳效應可以幫助農民推廣產品,實現增收致富,主營業務不斷擴大,最終降低項目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處處長、廣東省金融消費權益保護聯合會會長張勁對記者表示:“整個模式是基于各地自建的農村信用體系,通過互聯網眾籌方式既支持農村金融建設,又符合投資分散、碎片化的原則,風險可控。我們要想辦法,利用互聯網手段引導城市的閑散資金去支持農村建設?!保ㄓ浾呃铈宏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