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癢”絲毫沒讓“雙11”顯現頹勢。截至昨日23時,天貓“雙11”成交額達到869億元,再創新高。“雙11”這個中國制造的“產品”,不僅比肩“黑色星期五”,更成為一個整合了電商、物流、娛樂、文化等全社會資源的中軸點。“雙11”在被質疑透支消費的同時,也釋放了很多消費空間,移動購物、農村電商等領域一個個被放到了聚光燈下。只是低價貓膩、數據造假、無序競爭等依舊是“雙11”的一部分標簽。如何擺脫質疑,成為擺在“雙11”面前的尖銳問題。
釋放消費空間擴大
以晚會形式暖場的“雙11”打破了人們的“雙11”觀。雖然每年亮點各有不同,但“雙11”在消費者心中的本質并沒有變化——“剁手”。
對消費者而言,買到便宜東西依舊是等著零點到來、“決戰到天亮”的最大動力。“雙11”狂歡節開始僅12分28秒,交易額就突破100億元,去年達到這一數字還是38分28秒。打破去年的紀錄只用了去年的1/3時間。昨日11時50分,交易額打破去年“雙11”全天交易額,突破571億元。
“雙11”無疑已經成為一場釋放消費空間的游戲。掃地機器人、進口牛奶等一大批尖貨爆款在刺激消費者的同時也起到了教育消費者的作用,消費者的消費意識一次次被拔高。在商家看來,“雙11”已經成為一次難得的“傾銷”盛宴。作為整體商家銷售冠軍,截至昨日18時56分,小米天貓旗艦店支付額就突破10億元。在今年新推的“萬店同慶”活動中,截至昨日17時,TATA木門銷售量就突破8萬件,價值1.5億元。
“雙11”對于消費市場的推動作用,也隨著“全買全球賣”概念的推出擴展至全球。美國紐交所甚至還為2015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舉行了遠程開市敲鐘儀式,這是紐交所首次為一家中國的互聯網企業舉行此類儀式。從昨日16時正式加入全球化“雙11”的速賣通開賣第一分鐘就有103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下單,第一個小時共有220個國家和地區成交。
升級移動端逆襲
“雙11”第一年,諾基亞還是手機行業的老大哥。到了“雙11”第七個年頭,蘋果手機已經更新到6S。科技的進步不能完全歸功于“雙11”,但“雙11”的需求確實推動了移動端、物流、農村電商、云計算、金融等一大批領域的升級。
從今年“雙11”開始的第一秒起,移動端交易額就超過了PC端。今日零時最新公布的“雙11”統計數據顯示,移動端首次超過PC端,占比超過七成。
“雙11”交易規模的持續擴大直接帶動了物流業的快速升級。截至昨日18時,菜鳥網絡物流訂單量已達到3.6億,相當于上年的3.6倍。在訂單量增加的同時,物流業服務效率卻在大幅提速。菜鳥網絡總裁童文紅表示,今年物流行業迎來了拐點,標志是大數據全面使用與社會化協同水平加深,今年“雙11”成為DT(大數據)物流元年節點。
“雙11”龐大的交易量不停推動國內計算能力的進步。“雙11”開始階段,支付寶支撐起了8.59萬筆/秒的交易峰值,是去年峰值3.85萬筆/秒的2.23倍。這一數值也讓支付寶超越Visa,成為全球處理能力最強的支付平臺。阿里云總裁胡曉明表示,中國計算力量支撐了商業史上的新紀錄,而這些世界頂尖技術正在通過阿里云加速向外輸出。在業內看來,“雙11”帶動的一系列行業正在從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創造。
隱憂無序競爭依舊
“雙11”華美外表下依舊難以掩蓋弊端。無序競爭、價格欺詐、透支消費、刷單等一系列問題始終伴隨著“雙11”。在今年“雙11”開始之前,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的口水戰就甚囂塵上,“低俗”用語讓公眾大跌眼鏡。根據北京商報記者持續監測發現,平臺商品價格也存在各種貓膩。先漲后降、低價無貨等現象依舊存在。此外,在過去的一年里,國外不斷有企業等向阿里提起訴訟。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上市就不要擔心被訴訟,“國內中小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與世界體系還存在摩擦。”馬云也談到,阿里要把“雙11”做100年,現在還有93年要做。
北商研究院認為,馬云的夢想很美好,市場也需要這樣的盛宴推動經濟發展,但如何排除無序競爭等隱憂直接影響“雙11”。“雙11”依舊是一場價格驅動的盛宴,又一次集中調動了全社會資源,從消費者到物流都頗為疲憊。消費者更希望看到的是長期的物美價廉和便捷購物。這些因素能否達到,都將左右“雙11”的命運。北京商報記者李鐸王運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