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市場檔口冷清,貼滿“柜臺轉租”、“旺柜出租”的字樣。
伴隨著市場行情的持續低迷,整個“喬南國際玉器中心”鋪面的租金價格已經一落千丈。 廣東省揭陽市喬南市場管理辦公室負責人:租金按照以前生意好的時候,最高的鋪間有六七千塊,那現在行情比較差,就是一兩千都沒人要。 張才明,是一位來自云南的翡翠經銷商,做翡翠生意已經二十多年了,是揭陽玉器市場的常客,不過最近兩年,他來進貨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云南的翡翠經銷商張才明:那個時候隨時,一個月來七八次都正常的,行情好的時候。現在有時候,一兩個月來一次。 張才明說,自己很久沒來了,這次來揭陽,是打算來“撿漏”的。在市場上轉了一圈,他看中了這家的幾個平安扣。已經很久沒來揭陽采購的張才明,這次專門來“撿漏”。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張才明把價錢順利砍了下來。而這時,他又向賣家提出了一個要求。 張才明:這樣算吧,25萬一個底價,我押一點錢在你這里,然后我到時候拿回店去賣。到時候賣了,你就收錢,如果沒賣,我就還給你。 廣東省揭陽市陽美玉都商戶阿珍:你給我打50%的價,或者是30%也可以,然后你拿回去,一個月兩個月都沒有關系。 為了能成交,這位叫阿珍的商戶不僅以很便宜的價格賣了貨,還答應張才明,讓他先拿貨、賣掉以后再付款,實在賣不掉還可以來換貨、甚至退貨。 阿珍:大家共同合作,讓他貨也拿得沒什么壓力,然后我們也可以得到周轉。 阿珍開店有十來年時間了。她告訴我們,自己現在的做法,也是隨行就市,主要是為了盡可能攏住老客戶。行業不景氣,讓阿珍改變了經營策略,提供便利以籠絡老客戶。
阿珍:隨著行情走勢去做生意,不要說像以前行情好的時候說我這個東西一定要百分之多少的利潤,現在就是有時候不賺也跑跑貨,讓這個資金有流動,有回轉。 入手了三個平安扣之后,這個柜臺里的五個觀音掛件又吸引了張才明。聽了報價,張才明拿起掛件在燈光下打量了一會兒,又提出要去自然光下看一下效果。 張才明拿著掛件,來到這個窗口又看了半天。他告訴我們,這是一種心理戰術,在現在的行情下,他拿出一幅下不定決心的樣子,等會還價的時候就會對自己很有利。 一番你來我往的討價還價,這五個原價26萬的觀音掛件以15萬成交了,張才明砍掉了將近一半的價錢。 記者跟著張才明采購了一上午,發現他又是攔腰砍價、又是百般挑剔、甚至還提出賒欠貨款的要求,這趟來揭陽進貨真是有上帝的感覺。但張才明告訴我們,前幾年,翡翠行情火爆的時候,他來采購進貨的境遇和現在卻是天壤之別。張才明采購一上午,又是攔腰砍價,又是百般挑剔,真的有“上帝”的感覺。
張才明:那個時候很多貨才一出來,都搶光了。還要跟賣貨的把關系搞好,你才能第一手看到貨。幾十萬,幾百萬一件,那好像錢都不值錢一樣,在這個面前。而且那么瘋狂。 提到過去翡翠火爆的行情,張才明接連用到了“瘋狂”這個詞,他告訴我們,現在回想起那種“瘋狂”的行情還覺得后怕。 張才明:那個時候呢,很瘋狂的,那種行情讓我心里面害怕。怕這個市場實際上炒得那么高以后,突然一下子下來,別人心里面就無法接受。我覺得現在踏實。 市場萎縮,實體店關門,翡翠商戶轉戰網絡,謀求新出路 老高做翡翠生意已經三十多年了,是“陽美玉都”數一數二的老資格了。他家店里主打的是擺件。 廣東省揭陽市陽美玉都商戶高喜欽:擺件現在不行,現在毛料貴,但是這個成品不好,行情不好。說句實話吧,人家買去送禮的很少了。 高喜欽:像我這個少了50% 老高告訴我們,前幾年市場行情火爆時,很多原本不是做翡翠生意的人都進入了這個市場,爭貨源、搶市場,造成了擊鼓傳花般“高買高賣”的局面。如今泡沫破裂,為了維持生意,他只能選擇“割肉”、“讓利”。 高喜欽:這個以前是賣100多萬。現在80萬就賣了。 憑借著多年來的經驗,老高決定沉下心來打消耗戰,一直堅持到行情再度好起來。他告訴我們,雖然眼下生意蕭條,但這次“洗牌”對整個市場來講也是個好事。如今泡沫破裂,為了維持生意,商戶高喜欽只能選擇“割肉”、“讓利”。
就在老高這樣的“老江湖”選擇堅守的同時,揭陽玉器市場的很多年輕人卻再也坐不住,他們開始謀劃著新的出路。下午三點多,“喬南國際玉器中心”的這個天井熱鬧了起來,從四面八方聚集來的這些商戶坐在小板凳上,埋頭給手上的翡翠拍照片。揭陽玉器市場成交量低迷,許多年輕人給翡翠拍照片轉做網上銷售。
記者:拍了照發到哪兒? 商戶:微信。 廣東省揭陽市喬南國際玉器中心商戶:實體店沒人,現在你看冷冷清清的,沒什么人,遇著這種寒冷的這種經濟環境,我們只有轉型,自己去找點出路。 在這些商戶都忙著拍照時,我們注意到了一個前來發傳單的年輕人。 他叫林浩明,土生土長的揭陽人,雖然才三十歲出頭,但做翡翠生意已經將近十年了。 廣東省揭陽市喬南國際玉器中心商戶林浩明:幾乎是實體店沒什么生意。以前高峰的時候我有四五家,現在只剩下兩家。實體店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生意越來越清淡,看著周圍一個個店鋪關門,一個個柜臺轉租,林浩明也撐不住了,他陸續關掉了幾家位置相對偏僻的店鋪。但今年下半年,留下來的黃金位置的店鋪生意也急轉直下。眼瞅著周圍的商戶一個個關門歇業,林浩明決定要嘗試一些新路子。大量玉器柜臺關門歇業,林浩明意識到必須轉型,建立了翡翠交易網絡平臺。
很快,林浩明成立了這個叫“一元玉購”的網絡平臺。參與者花一元錢,就可以參與一件翡翠的競買,一件翡翠如果1000元,有一千個人參與就可以開獎,中獎者一元錢就可以得到翡翠,而林浩明也借此保證了自己的利潤。 林浩明:轉做網上的沒辦法,都是自己親力親為的。自己發傳單,找供貨商,然后還要自己拍照,做圖片,做什么都要自己的,以前是等著客人來買,現在自己主動去把這個產品賣出去。 網絡平臺經營成本大大降低、成交量有所好轉,這讓林浩明心里踏實很多。 林浩明:心里要踏實很多,像是在做生意了,不是說像以前一樣,每天都要坐在檔口發呆。 雕刻市場遇冷,原石交易受挫,行業呼吁政府支持 林秋杰是揭陽當地有名的雕刻師,前幾年行情火爆時,他的工作室每天都是門庭若市,這次記者來拜訪他,他卻很悠閑。 廣東省揭陽市玉雕師林秋杰:玉都兩年前,很多人都排隊找我雕,我日夜做,都忙不過來。那現在一般這種景象已經沒有了。 作為雕刻師,整天和翡翠、翡翠商打交道,林秋杰明顯感受到了市場的變化。 林秋杰:以前的話,如果按一個月的話,可能有一、兩千件我的作品。現在可能那個東西要來加工的話,客戶來的話要少40%。 林秋杰告訴我們,最初揭陽之所以能夠成為翡翠交易中心,并不是因為揭陽產翡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揭陽的工藝好。前幾年行情好的時候,除了慕名來請他雕刻的客商外,前來拜師學藝的也是踏破了門檻。而眼下,很多徒弟都堅持不住了,他只能時不時給堅持下來的徒弟們打打氣。翡翠行情遭受寒流,林秋杰的許多徒弟也堅持不住了,他時不時給他們打打氣。
在揭陽除了銷售成品、雕刻加工,還有許多客商專門從事原料的采購和銷售,許先仁和廖洪敏夫婦做原石買賣已經二十多年了,記者見到他們時,他們正在店里挨個打量著這些石頭。 廣東省揭陽市玉石經銷商廖洪敏:這個切了沒有人問過,太差了,放了一年多都沒人還個價錢。這個呢,這個有人還價沒有? 一見到我們,廖大姐就說,現在整個市場就數他們作原料經銷商的處境尷尬。國外價格高,國內行情差,原料供銷商面臨尷尬處境。
廖洪敏:這個前幾年買來25萬,現在人家也才給15萬。這個以前都是賣四五十萬元,現在最起碼還的價,差不多虧十萬塊。 廖大姐家的這些石頭都是前幾年從緬甸買回來的。她告訴我們,現在國內翡翠市場不景氣,今年他們在緬甸公盤標石頭,幾乎是空手而歸。不過廖大姐說沒有標到石頭,她并不失望,因為高價標回來石頭,到了國內就是虧本也不見得能賣掉,他們現在最擔心的就是手頭積壓的這些石頭。 廖洪敏夫婦現在最擔心的就是手頭積壓的石頭。 廣東省揭陽市玉石經銷商許先仁:我家里有好幾百萬積壓的石頭。行情好的時候一般都不會積壓這些石頭,都會賣出去的。 據了解,廣東揭陽承接了緬甸出產的80%高檔玉石原料,在行情火爆時,揭陽玉器的年加工銷售量,已占據全國中高檔翡翠玉器成品的85%以上;從業人員超過了10萬人,但今年,揭陽的玉器行業的“洗牌潮”正在悄然來臨。 揭陽玉器產業協會會長林合汕:昨天稅務局,國稅的稅務局局長他就這樣說,最近這幾個月,有超過兩、三百家去注銷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 林合汕告訴我們,現在很多商戶手頭都是壓了大量的貨沒法出手,資金鏈相當緊張,他呼吁政府能在融資渠道上提供一些優惠政策。 雖然現在翡翠市場正處于寒冬,但潮汕人素來秉承“愛拼才會贏”的精神,寒冬來臨,意味著春天也不遠了。 半小時觀察:冰凍三尺 非一日之寒 從胸前的翡翠掛墜,手上的翡翠鐲子,再到耳畔的翡翠耳墜,家中的翡翠擺件,中國人對于翡翠的鐘愛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這其中以投資收藏,保值增值為目的的更是大有人在。然而從前幾年上演瘋狂的石頭之后,這兩年翡翠的行情是一路急轉直下。寒冬到底會持續多久,沒有人說得清楚。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翡翠和其它收藏品一樣,有著自身的價值規律。同樣受到供需的影響,同樣有起有伏,有漲有跌。雖然目前的市場交易走弱,會讓整個行業重新洗牌,但在資源不斷減少的大背景下,翡翠市場遇冷,正好對整個行業起到修正作用,讓價值投資更好地實現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