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會新規折射排球“偽職業”
來源:新華網
發布時間:2015-11-07 04:38:43
中國排協再出新規,要求每家俱樂部只保留8名球員,其他球員須進入公開轉會名單。如此一來,男女排共有271人進入轉會市場,但實際上能轉會的球員寥寥無幾。 全國女排聯賽已經打響,揭幕戰由福建隊主場對陣山東隊,中國女排前主帥陳忠和及“黃金一代”球員趙蕊蕊、馮坤等親臨觀賽,氣氛熱烈。不過,此前已經被披露從遼寧隊轉會至福建隊并已隨福建隊訓練的名將王一梅卻沒有上陣參賽,令主隊球迷失望。經過打探得知,她因遼、閩兩隊協議分歧而轉會失敗,新賽季中國排壇最矚目的一單轉會也戛然而止。 中國排協今年出臺新規,每家俱樂部只允許保留8名運動員,其余球員進入公開轉會名單。此舉的初衷是好的,就是以期攪動轉會市場。然而,實際情況是,最終轉會者寥寥無幾,一些俱樂部即便開出在排球界人士看來已是天價的轉會費,也未能轉入心儀的球員。一位業內人士直言,轉會新規形同虛設,揭示了排球聯賽“偽職業”的現狀。 271名球員僅轉會8人 長期以來,中國排球聯賽轉會市場冷清,常被形容“一潭死水”。為此,中國排協去年曾施行“強制掛牌”辦法,規定各俱樂部須掛牌8名運動員,進入公開轉會市場,但效果微乎其微。 今年,中國排協再出新規,要求每家俱樂部報名球員20名,但只允許保留8名球員,其他球員須進入公開轉會名單,也就是進入轉會市場。在已公布的《2015至2016中國排球聯賽公開轉會名單》中,男、女排分別有135人、136人,甚至中國女排隊長惠若琪以及喬婷、王琛、戴卿堯、袁志等國手都在列。 不過,截至聯賽揭幕前,真正完成轉會的只有8人。一些財力雄厚的排球俱樂部無奈感慨,“有錢也引進不了好球員。” 以今年幫助中國女排問鼎世界杯并榮膺賽會最有價值球員的朱婷為例,包括北京汽車女排在內的多家俱樂部曾爭取轉入這名河南籍球星,甚至開出1000萬元人民幣的天價,但都遭到了河南隊拒絕。 球員轉會咋那么難? 運動員轉會是職業體育領域的基本特征,為什么在中國排球聯賽卻成了稀罕事? “要完成轉會,首先要看球員的價值。”國內某位排球經紀人分析,一支排球隊主力約為8人,加上可聘請兩名外援,10人足以組成隊伍需要的輪換陣容,“也就是說,進入轉會名單的球員基本都是各隊的邊緣人物,自然很難吸引其他球隊的興趣。” 至于惠若琪“榜上有名”,實際上只是江蘇女排應付中國排協轉會新規的對策。“小惠不會轉走的。”江蘇隊主帥蔡斌告訴記者,“一方面,她剛做完心臟手術,處于恢復階段,很可能打不了聯賽,想要她的俱樂部得慎重考慮這一因素。另外,即使有球隊想 買 她,我們也不可能 放 。” 需要指出的是,參加排球聯賽的絕大多數俱樂部球隊本質上仍是各地體育部門管理下的專業隊,組隊目標是代表地方參加全運會。“轉會名單意味著存在轉會可能,但不是 想買就能買 。球員隸屬于各地體育局,考慮到全運戰略,都不愿意轉走球員。所以,排協的轉會名單意義不大。”上述經紀人舉例稱,像朱婷這種世界級攻手,若效力歐洲俱樂部,按國際標準可得百萬歐元年薪,“但國內地方隊不允許轉會,她只能繼續打中國聯賽,拿幾千塊錢的月工資。” 排球隊員如何“動起來” 運動員轉會難、流動性差、收入偏低,聯賽也只是為全運會練兵……比起中超和CBA,排球聯賽顯然遠算不上職業化。但業內人士認為,排球聯賽其實不缺乏職業化的潛力,打破轉會僵局亦非無望。 “中國女排曾獲輝煌戰績,排球項目是具備特點和底蘊的,應該解放思想去發展職業體系下的排球聯賽。”體育產業專家、北京關鍵之道咨詢公司CEO張慶建議,排球聯賽球員轉會可向CBA取經。 從性質上分,CBA球員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以郭艾倫為代表、人事關系在地方體育局的體制內球員以及以李根為代表的“個體戶”,前者想轉會需體育部門點頭,后者則自由流動。CBA比排球聯賽先邁出的一步,就是打破聯賽和全運會的聯系。比如,遼寧籍球員吉喆代表北京首鋼隊打CBA,無礙他代表遼寧隊出戰全運會。“只有允許自由轉會,才能談處于弱勢地位的運動員如何把身價變現。”張慶說。 對于聯賽職業化,大部分排球運動員都表示支持。“留在專業隊,留在體制內,為的就是打幾年球后出路有人管,但實際上有人管的沒幾個,成績不好誰給你解決工作?”一位參加過倫敦奧運會的女排球員告訴記者,“職業化以后,可能要自己解決出路,但被市場認可的就能在運動生涯黃金期掙到足夠多的錢,不被市場認可的也能早點找其他出路,不必混日子。” 講天津故事,傳天津文化,聚天津力量!掃描二維碼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