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重啟IPO無需反應過度 流動性過?;蚶霉墒?
來源:和訊
發布時間:2015-11-06 18:48:43
摘要:11月6日,中國證監會表示先恢復前期暫緩發行的28家已繳款的企業的發行,并考慮年底前重啟IPO。同時改革新股發行體制,取消新股申購預繳款制度。 我們認為本次重啟IPO對股市和債市的抽水影響可能并不顯著。本次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取消了新股申購預繳款制度,導致打新資金凍結沖擊市場流動性的力度進一步弱化。IPO對市場流動性的沖擊受貨幣政策的影響很大,在當前市場流動性過剩的情況下,不必過度反應。 【1】 我們認為對于此次重啟IPO,無需反應過度。首先,目前重啟IPO的前提是完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具體的時間可能會是在年底以前,而不是現在。11月3日,中央制定的十三五規劃中強調“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推進股票和債券 發行交易制度改革 ”已經給重啟IPO埋下伏筆。其次,本次先恢復的是前期暫緩發行的28家已繳款的企業的發行,而且要分為兩個月內發行。 同時需要說明的是,小規模的IPO對于資金面并無顯著影響,只有大型IPO才對于資金面產生顯著沖擊。 所以本次重啟IPO對股市的影響可能并不顯著。 【2】證監會的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取消新股申購預繳款制度改革的是新股發行的現金配售制度。之前IPO集中發行的弊端就是每逢新股發行時,大量的資金因為參加打新而被鎖定,從而導致二級市場流動性不足,股市因此出現不必要的震蕩。所以需要改革新股發行時打新資金凍結問題,避免打新抽走市場流動性,以減緩新股發行給市場帶來的沖擊。2007年IPO沖擊強、2010年IPO沖擊弱。2006年的IPO制度采用現金申購,2009年的IPO制度割裂了網上與網下申購同步并行的局面,2013年IPO重啟網上采用市值配售的方式,已經導致了IPO對于資金面的沖擊顯著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取消新股申購預繳款制度改革會導致這種沖擊力度更進一步弱化。 【3】需要注意的是2007年IPO對于流動性的沖擊較為顯著,而2009-2010年期間對于流動性的影響較為有限。2007年IPO沖擊強、2010年IPO沖擊弱的根本原因在于當時市場流動性的情況不同,市場流動性受貨幣政策擴張和緊縮的影響很大,IPO對股市的影響只是助燃劑而并非本質。在當前流動性過剩出現資產配置荒的情況下,增加新股供給可能反而利好于股市。 【4】未來A股的交易機制或有改革。十三五規劃建議 提出“加快 金融 體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的方向,除 發行制度改革外,A股的交易機制,如T+0制度和漲跌停板制度等,也是未來需要注意的改革方向。
上一篇:國內首個奶業生態圈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