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中國擬用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約束銀行定價
來源:網易網站
發布時間:2015-11-05 16:08:44
央行放開銀行存款利率后,將采取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約束銀行定價行為差別存款準備金率這一工具,首次公開宣布被用于利率調控目標。 (原標題:中國擬用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約束銀行定價 數量工具未隨利率市場化退出) 據彭博新聞社報道,中國央行上月“雙降”同時徹底放開對商業銀行存款利率的管制,并公開貨幣政策由數量調控為主的向價格調控為主轉變的目標。中國的利率市場化并沒有看上去的那么簡單。 周三,中國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后宣布,要采取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等方式激勵約束金融機構的利率定價行為。此舉意味著,央行放開銀行存款定價權后,仍然保留了有力手段對銀行定價行為進行約束,防止出現高息攬儲。 此舉顯示,中國央行在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中,無意讓傳統的數量型政策工具推出舞臺。這也是是差別存款準備金率首次公開宣布被用于利率調控。此前,央行曾定向調整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引導銀行貸款投向。 中國金融機構必須按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銀行繳存存款準備金。目前央行為法定存款準備金支付給商業銀行的利率為1.62%。調整準備金率可以有效影響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水平和負債成本。 “這當然是數量型工具控制價格型工具。”東方證券銀行業分析師王劍說。他認為,存在這樣的可能,即如果哪家銀行高息攬存,央行就提高該行的存款準備金率;而哪家銀行的存款定價讓央行滿意,央行就可能定向下調存準率。“這就好比,如果糧價過高或過低,政府會通過投放或收儲來保持合理價格。” “看不見的手”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認為,差別存款準備金率作為央行可以動用的政策工具之一,在執行時會參考一系列指標,比如過去會參考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的比重,那么未來,央行可能會把利率定價行為也納入量化考慮,不僅是貸款利率,銀行在存款利率上的定價表現,也會包含其中。 中國貨幣政策的轉型顯然對今后經濟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利率市場化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利用資金價格這一“看不見的手”,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不過,在中國央行宣布放開存款利率管制之后,監管層的表態更側重于強調“調控”與“管理”。"利率市場化并非一放了之,利率仍然是需要調控的," 央行副行長易綱此前在人民銀行網站上刊出的新聞稿里表示。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存款準備金率是一個數量型的工具,但央行用于激勵約束商業銀行的利率定價行為時,是定向操作而非總量控制,所以差別存款準備金率作為一個總量調控工具的作用弱化了。 “從數量型工具轉換到價格型工具,需要一個過程,監管部門放權也需要一個過程。” 華創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鐘正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