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鵬
昨天,《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正式公布,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統籌之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是位列第一位的發展目標,這說明,適當的增長速度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在接下來的“沖刺的五年”里,年均增長不低于6.5%是一個底線。
早在2013年7月份,中央就明確提出上限下限思維,使“經濟運行合理區間”概念更加清晰;隨后,進一步完善和深化了經濟社會管理的底線思維。這些思想的提出,對于穩定社會成員的預期,凝聚社會發展共識,著力解決發展難題,具有重大意義。十三五規劃既是預期圖,也是施工圖;既是經濟增長規劃表,也是深化改革時間表。我們所要的年均不低于6.5%的增長,是有質量、有內涵、可持續的發展,是統籌內外因素的均衡式、包容式發展,是一場“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我國具備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向中高端升級的有利條件: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本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孕育形成。同時也要冷靜地看到,內部經濟轉型和社會轉型,外部經濟調整和地緣政治波動,都對我國整體發展構成一定壓力。而充分調動和釋放有利因素,努力克服和化解不利因素,正是我們贏得發展機遇、拓展發展空間的惟一選擇。
筆者認為,落實十三五規劃建議的五大發展理念,是一個整體戰略,需要在各個層面協調推進。這其中,資本市場是一顆重要棋子,要完善制度建設,加強統一部署,分步加以落實,發揮其重要作用。
從“創新發展”來說,培育發展新動力,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創新融資方式,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構建產業新體系,都需要資本市場發揮要素配置的功能。
從“協調發展”來說,推動區域、城鄉協調發展,扶持優秀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體系、文化市場體系,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資本市場也可以從提供融資服務、完善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做出貢獻。
從“綠色發展”來說,支持綠色清潔生產,推進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鼓勵企業工藝技術裝備更新改造,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術創新,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也需要資本市場提供助力,支持市場主體開展相關活動。
從“開放發展”來說,促進國內國際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是一盤很大的棋,無論加快對外貿易優化升級,從外貿大國邁向貿易強國,還是完善投資布局,擴大開放領域,放寬準入限制,積極有效引進境外資金和先進技術;無論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還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都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支持。而且,“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本身就是開放發展的重要內容。
從“共享發展”來說,資本市場的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最終會惠及民生。就具體民生領域來說,促進就業創業,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一個高效有序的資本市場同樣十分重要。
可見,資本市場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支撐平臺,將對經濟中高速增長、產業結構升級、創新驅動戰略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反之,經濟中高速增長、產業結構升級、創新驅動戰略也必然給資本市場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和深刻內涵。這就更加需要完善資本市場制度建設,釋放資本市場的市場活力。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積極培育公開透明、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推進股票和債券發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杠桿率”;“改革并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健全符合我國國情和國際標準的監管規則,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這凝聚了各方面對資本市場的期待,是資本市場下一步發展的方向。未來的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沖刺的五年”,我們要加快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讓一個“健康而燦爛的資本市場”早日到來!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