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漢11月2日電 (張芹 陶虹)第18屆中日韓工程院圓桌會議暨先進制造國際研討會2日在武漢召開,三國30余位工程科技領域專家與會。
本次會議主題為“先進制造”,與會專家、學者分別圍繞先進制造業發展趨勢,智能制造技術發展與應用,綠色制造、智能制造中的低碳和節能減排研究,服務化制造等議題作專題報告。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日本工程院副院長谷口功、韓國工程院國際事務主席樸勝彬先后在開幕式上致辭。
周濟表示,中日韓工程院圓桌會議是三國工程院專家、企業家溝通交流的重要平臺,每年會議都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三國共同關注的工程科技問題,與時俱進地展開交流和合作。他認為,中日韓三國一衣帶水,是東亞最大的三個經濟體,三國在工程科技領域的合作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柳百成指出,中國已是制造大國,制造業增加值已位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且面臨創新能力不足、核心和關鍵共性技術薄弱及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等問題。他提出,未來中國發展先進制造業,應加強高技術含量制造技術以及數字化制造技術等方面的研究。
在會議討論環節,中日韓三國專家針對“智能制造是否會取代人工”這一話題展開探討。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李培根認為,到目前為止,中國依然缺乏高素質的產業工人,機器人可以替代一部分繁重、惡劣環境下的人工工作,但人的因素不可忽視。
韓國工程院國際事務主席樸勝彬表示,從大學及職業教育著手進行變革,才能解決當前智能制造發展中面臨的高素質人才緊缺、人工面臨機器挑戰的難題。
中日韓工程院圓桌會議是由三國工程院共同設立的區域性合作機制,1997年在日本大阪召開第一屆,此后每年在三國輪流舉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