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0月29日電 (記者 施佳秀 實習生 李晨虓)“網絡具有天然的集中性,政府和行業組織要做的就是,第一要認清這個形勢,第二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和行業組織需要促進生態的發展,即使是壟斷化,但是你不能在這個市場干擾一些創新的業態,或者更小的中小企業在平臺生根發展。”談到互聯網電商的壟斷化,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副理事長趙廷超29日在浙江杭州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15中國(杭州)全球電商領袖峰會”上表示。
最近幾年,對中國的百貨業界來說,日子非常難過。電商的直面沖擊,同業之間的惡性競爭,百貨業自身業態單一、同質化傾向加劇……讓中國的百貨業面臨內憂外患的窘境。
中國社科院社會科學評價中心主任、APEC電子商務工商聯盟專委會主任委員荊林波現場提到,在以百貨店、購物中心為代表的傳統零售業中,上半年數據顯示,全國關店的企業有很多家,甚至萬達集團也傳出關了50家店,實體店如何轉型升級至O2O?
由萬達集團等合力打造的飛凡電商首席運營官任偉表示,隨著現代零售業不斷發展,購物中心在國內的發展比較迅猛,這種模型屬于體驗式消費,但是作為傳統百貨業,確實受到了較大沖擊。
任偉提到了中國制造業的三個明顯的屬性,第一個屬性是中國傳統制造大多數靠來樣生產,缺乏設計能力,第二個屬性是傳統制造業沒有服務消費者端口的配送能力,第三個是傳統制造業沒有營銷和定價的能力。
“現在百貨為什么受到電商沖擊那么大,中國百貨業如何構建自己的產業鏈?”荊林波現場問道。
“其實大量的交易還是在線下,怎么讓線下商家運用到互聯網工具,提升效率,提高翻牌率。”任偉說,需要全體行業擁抱互聯網。
荊林波說,由于生態的變化,在互聯網+浪潮下,慢慢面臨一個困境,由于互聯網天生自然屬性有壟斷的傾向,平臺經濟出現了以后,只有前兩名,甚至第一名才能活下來,模仿者、跟進者很難存活。“政府、行業中介組織如何在這個生態里面如何發揮自己的作用?”
“移動(互聯網)到線下融合的過程當中,我們這種網絡平臺化的聚集效應變得更加嚴重,特別是在中國。”趙廷超表示,單純從商業交易買賣的環節,壟斷化或中心化的趨勢一定會存在。
“電商出現碎片化的趨勢,海爾、三一(傳統制造業)也有自己的小生態,這是電商的一種升級。”趙廷超說,網絡具有天然的集中性,政府和行業組織要做的就是,第一要認清這個形勢,第二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和行業組織需要促進生態的發展,即使是壟斷化,但是你不能在這個市場干擾一些創新的業態,或者更小的中小企業在平臺生根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