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來,湘潭市不斷提升財政保障力度,多渠道籌措資金,全面加快城市功能提升。
一是優化財政投入模式。出臺《湘潭市本級政府性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配合有關單位成立城市發展、產業發展、長株潭自主創新“智造谷”等8支基金,總規模達232億元,全力支持精美湘潭建設、新型城鎮化三年行動以及重點產業企業發展。
二是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出臺《關于進一步推廣和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不斷優化項目運作環境。目前,已有湘潭經開區污水處理廠一期項目等6個項目入選財政部全國PPP示范項目,有湘潭蓮城醫療養老等6個項目成功入選湖南省第三批PPP示范項目,在北京成功舉辦湘潭PPP項目推介專場,面向社會發布30個PPP示范項目,總投資達372億元。
三是鼓勵農村轉移人口城市區購房。支持出臺并認真落實《關于積極化解商品房庫存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加快推進全市房地產市場去庫存步伐。推廣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方式,將政府購買棚改服務資金逐年納入財政預算;全年共計撥付財政資金4000萬元,重點針對農業轉移人口到市城區購房在政策范圍內給予一定限額的財政補貼。
四是抓好小城鎮建設。積極貫徹落實《關于加快特色小城鎮建設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意見(試行)》要求,2014年以來,市財政每鎮安排3000萬專項引導資金,以花石、棋梓、銀田3鎮為重點展開建設,將小城鎮打造成吸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載體。與此同時,全力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近三年,市級財政共計安排投入1000萬元,全面落實做好農村土地確權基礎工作。
五是大力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全面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近三年,安排公安部門戶籍身份證管理資金714.6萬元,讓農村轉移人口享受同城市居民完全平等的公共服務和市民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