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理順市體育中心的經費預算管理體制,促進體育中心更好地為市民提供公益服務。近日,珠海市財政局、市文體旅游局和市財政國庫支付中心赴市體育中心開展現場調研,共商改革。
珠海市體育中心現有在崗人員72人,退休人員26人,臨聘人員105人;目前核定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實行核崗不核員的編制模式。由于歷史原因,體育中心在職人員待遇低于同類事業單位平均約1000元/月,薪酬待遇不合理,人員年齡結構老化,學歷層次普遍不高。據市體育中心反映,目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包括:一是提供公益性服務與考核經營創收之間的矛盾。作為珠海市最大的公益性、服務性場所,承擔著全民健身任務,實行公益性免費開放與兼顧經營創收之間的矛盾讓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無所適從。二是體育中心改制后級別下降(管理六級改為管理七級),管理人員喪失晉升途徑,思想波動大,人才流失嚴重。三是設施老化導致維修成本上升,而財政定額補助沒有隨之同步提高,影響了場地的日常維修和保潔質量。四是市屬單位補發年度績效獎勵工資后,體育中心由于年度部門預算中沒有該項預算,并未按時補發以前年度的績效工資。
針對上述問題,首先,要理順體育中心管理體制問題。鑒于體育中心和其他定額補助單位不一樣,既實行定額補助機制,又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且不核定在崗人員,導致臨聘人員經費管理缺乏政策依據,財政管理難度大。為此,應對職工管理進行定崗定員并且有合理的政策依據。體制改革路徑可以考慮:一種是按純公益性質,需由市編辦核定為公益一類單位,全員定編,完全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預算經費與經營收入脫鉤,由財政全額供給;另一種是延續公益二類單位性質,財政定額核補,但需市編辦明確崗位設置和人員數量,對于臨聘人員的招聘、管理、退出要制定政策性文件,用相應的制度來規范,并作為向市財政局申請人員經費的依據。
其次,全免費開放服務的條件還不成熟。一方面是管理體制還未理順,人員管理和經費核定缺乏政策依據;另一方面是受惠群體不均衡,體育中心全免費開放輻射范圍僅覆蓋中心城區市民,西區和海島的市民很難享受到,全免費開放沒有真正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目前還有更迫切的民生問題,比如普惠性幼兒園的建設等,需要公共財政加大投入,群體訴求不一致,所以全免費措施目前并不合適,建議由低收費逐步過渡到全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