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堅持“一個中心”。緊緊圍繞市五次黨代會確定的2021年地方財政收入達到77億元這個財政“追趕超越”目標,按照財政管理水平陜南第一、穩居全省“第一方陣”的要求,研究制訂“財政發展監測考評辦法”。
二、提高“兩個總量”。圍繞2017年地方財政收入達到46.8億元,同口徑增長10%以上和2017年財政支出總量達到295億元,增幅達到8%以上這“兩個目標”,全力做大收支“兩個總量”,全面提高財政保障能力。
三、促進“三個轉化”。一是努力把財政資源轉化成經濟發展的動力。認真實施財源建設規劃,重點支持“六大戰略”、“六大產業”發展,探索和發揮產業基金、PPP、政府債券等方式,放大財政資金效益。二是努力把經濟發展成果轉化為財政稅收的增長。加快推進市縣區稅收保障平臺和經濟運行分析體系建設,持續加大收入組織、征管和考核力度,促使財政收入總量和質量的同步提高。三是努力把財力增長轉化到支持全面夠格小康目標實現上來。按季度考核的預算執行進度力爭達到全省前列,努力贏得中省在轉移支付上的更多支持,確保“兩個80%”的全面落實,確保脫貧攻堅預算按政策全面落實到位。
四、狠抓“四個重點”。一是財政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圍繞完善預算管理機制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提高市級宏觀經濟調控和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能力。二是財政預算改革更加深入。完善預算編制體系,深化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加強政府性債務的綜合評估和監管力度,繼續擴大績效評價試點范圍。三是財政資金管理更加規范。探索整合上級專項轉移支付、本級預算安排及地方政府債券資金等的有效途徑,將結余結轉資金統籌用于經濟社會發展亟需支持的領域。四是財政監督機制更加嚴格。進一步加強重大項目、重大產業資金的評審和跟蹤問效,開展財政政策、民生政策落實情況專項檢查,努力構建財政資金運行全過程監管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