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評審中心在業務工作中,始終踐行以服務政府投資項目、提高財政監管水平為目標,堅持“不唯減、不唯增、只唯實”的評審理念,力爭使評審結論科學、公正、客觀,積極開展財政投資評審工作。
2016年評審中心累計共完成了266個結算項目的評審,送審金額50.6億元,審定金額37億元,審減金額13.6億元,核減率27%,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96個項目,送審金額增加了41.5億元;目前正在評審的項目有186個,送審金額39.8億元;同時累計完成了93個項目6.7億元的招標控制價的審核工作。
2016年在評審工作中,評審工作人員始終堅持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等進行工作,使一些問題得到圓滿解決。評審中心既為財政管理的精細化、為節約支出把好關,又得到了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的認可。
政府投資項目評審不僅需要工程建設知識,而且需要工程造價知識,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工作。沒有對一個項目的整體性把握,就難以控制好整個造價形成過程,也很難發現過程項目過程中出現的隱形問題。因此評審中心把握評審重點,拓展評審范圍,優化評審流程,完善管理制度,及時做好了園林綠化工程、道路建設工程、供熱管網工程等重點工程的評審及服務工作。對重點項目評審人員放棄周末休息時間,現場實測實量,核對數據,掌握記錄了詳實的資料,先后前往工地數次,保證了評審結果的客觀性、準確性和公正性。在此基礎上,嚴格程序,依法評審,發揮出精湛的技術水平和吃苦耐勞的工作態度,使核減增有理有據、公平公正,按時圓滿完成了項目的審核。
重點關注工程造價,對造價高、影響大及合同外增減工程項目加強審核。重視隱蔽工程的審核,隱蔽工程是最容易出現高估冒算的地方,對這一部分工程的審計除了借助建設單位提供的現場資料外,還采取現場調查、走訪取證、實地探查等方法查證,防止工程結算虛列多報現象,促進財政資金安全有效使用。
及時掌握主材市場價格,以網上詢價、電話詢價和市場詢價等多種方式動態掌握主材市場行情,確保工程造價公平合理。
對項目評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召開會審會議,并且邀請建設單位、監理單位的負責人集體討論,集體決策,確保評審結論公正準確。
財政投資評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工程管理仍有待提高。
1、在合同管理方面,合同是項目當事雙方的契約,所有的項目行為都應該在合同框架內做出明確,沒有合同容易產生法律糾紛;合同約定不清楚,容易給項目實施和結算帶來矛盾隱患。如有的項目做完工程后再簽合同;有的項目合同對關鍵性條款控制不嚴;有的合同對結算條款規定不細致;合同對違約責任規定不足,缺乏對違約方的制約等等。
2、在設計管理方面,設計圖紙和設計變更是工程實施過程中重要的管理文件,也是項目結算的重要依據,很多施工單位希望通過設計圖紙和設計變更增加工程結算。所以設計文件管理的審計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在某些項目中甚至成為最關鍵的審計環節。有的項目設計深度不夠,重要數據提示不清,造成結算時無依據可依;有的項目只有部分設計圖紙就開始招標,造成招標后造價失控;有的竣工圖紙不按實際完成情況繪制,造成結算審核時不知道實際完成情況,減少的工程量沒有扣除等等。
3、在項目建設中的管理,建設單位由于受專業管理人員缺乏等因素影響,各建設單位項目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管理經驗不足,在項目組織實施過程中,以及竣工結算資料編制方面問題較多,資料編制不規范、不完整,準確性不高。如:工程量和結算價格不實,竣工圖紙與實際完成工程量不一致,監理日志過于簡單等現象普遍存在。
二、工程完工后未及時進行評審
有的建設項目完成后,并沒有及時報送進行結算評審,等進行評審時,也許有的工程應經被拆掉或被覆蓋,難以看到工程實施的真實面貌,評審人員也難以客觀真實地了解項目建設整體情況。
2017年工作計劃
財政投資評審是政策性、技術性、專業性都很強的工作,必須要有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清正廉潔、作風優良的評審隊伍。這既是決定財政投資評審質量、提高評審效益的“第一要素”,也是強化財政投資評審監管職能的重要保證。要充分調動社會資源,整合內外評審力量,實現互為補充、資源共享的目標,以保障財政投資評審結論的權威性。
一是做好重點工程的評審工作。對參與評審的中介機構,我們要定期聽取評審進展情況的匯報,及時掌握工作進展情況,對于存在的問題要及時協調解決;并且要對完成評審任務提出質量時間要求。
二是不斷加強對在職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隊伍專業素質,建立學習型評審機構和評審隊伍。
三是評審人員要在項目評審的各個環節確保做到“準確、嚴謹、細致”,要用心做好本職工作。
四是要做好檔案登記和整理,妥善管理項目全過程檔案資料。特別要注意與項目單位、委托中介機構的檔案不出偏差,防止資料遺失、檔案篡改等風險。
五是要加強與項目單位的協調溝通工作,保證評審工作保質保量的完成。
六是財政投資評審工作任重而道遠,作為評審工作人員,我們要明確職責,積極開拓,有強烈的責任感,堅持客觀、公正、廉潔、高效的原則,做好日益擴大的財政投資評審工作,為財政投資評審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