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安縣財政局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全市領先、全省爭先、全面創先”工作目標,務實創新、開拓進取,采取四項措施為2017年財政工作謀好篇布好局。
一、多措并舉,做大收入蛋糕。受全國經濟運行下行和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影響,吉安縣主動破解財政發展矛盾,進一步提高組織收入的積極性。一是完善園區機制,培植持續稅源。通過提高企業入園標準,提升園區投入產出效益,擇優引進企業,杜絕稅收貢獻低且無發展的企業入園。二是完善稅收優惠政策,發掘財稅新“引擎”。出臺完善稅收優惠政策,大力引進總部經濟企業、再生物質回收企業和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企業,鞏固物流企業稅收,培育我縣稅收新“增長極”。三是強化收入征管,堵塞稅收漏洞。進一步抓好園區土地使用稅、房產稅的清繳工作,充分發掘園區兩稅潛力;組織力量加強對零星閑散稅收的征管,堵塞偷漏稅收漏洞,做到應收盡收;成立稅收督查機構,對零稅收或企業產出與納稅明顯不符的企業進行專項督查。四是全面摸清家底,重點扶優做強。對縣內稅源進一步摸底,建立征管臺賬,按月分解任務,抓實收入,集中有限資源,扶持重點稅源企業,對發展前景廣闊、稅收貢獻大的企業,在稅收、貸款、用工等方面給予充分扶持與優惠。
二、硬化預算,保障重點支出。一是切實做好四個保障:保運轉、保工資、保民生、保扶貧攻堅。二是細化財政支出預算,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壓縮“三公經費”等行政經費支出,控制無預算或超預算追加。三是優化支出結構,統籌兼顧保重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擺在首要位置,集中財力支持民生和重點社會事業發展。
三、籌集資金,緩解財政壓力。一是做好向上爭資工作,對重點建設項目進行包裝立項,向上爭取建設資金。二是加大PPP項目試點,健全制度,著力規范和推進項目運作,把好“物有所值”的評價關和“財政承受能力”的論證關,減少財政資金投入的大包大攬。三是適度合理經營城市土地,通過土地運作籌集建設資金。
四、爭先創優,推進財政改革。一是繼續深入推進公務消費網絡監管工作,將公務消費監管作為一項常態化工作開展,確保預算單位三公經費支出“全程留痕、陽光運行”。二是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全面清理整頓各類融資平臺的舉債行為,統一進行監督管理,控制債務規模。三是抓好年度績效考核,對承擔上級和單位年度績效考核的指標,明確責任人,抓早抓嚴抓實,確保每項指標均能按標準完成,爭創一流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