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算好減負賬,倒逼政府預算“由粗改精”。變“營改增”減稅帶來財稅收入減收和可用財力減少的壓力為動力,深入推進零基預算改革,編制2017-219年三年財政規劃,實行滾動管理,推行部門收入全部統籌、非稅收支徹底脫鉤、結余結轉定期清理等制度,取消專項收入以收定支、重點支出掛鉤安排等辦法;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堅持保民生、保運轉、保重點,壓縮一般性支出、三公經費、對下獎補支出, “三公”經費安排零增長;硬化預算執行約束,強化預算編審、政府采購、財政投資評審等支出控管措施,2016年節約財政資金11.89億元。
二是算好分稅賬,探索財權事權“最優模式”。以“營改增”后相關稅的種分享比例的調整為契機,按照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原則,出臺《關于進一步完善咸安區財政體制的決定》和《關于調整咸寧高新區財政體制的決定》,建立“老城分塊、新城分稅、核定基數、增長共享”的市與咸安區、高新區的財政管理體制,促進市區一體、協同發展,逐步解決了事權交叉、空置的問題。2016年,市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全市44.31%,托起了“半壁江山”,高新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73.1%,創下了新高度。
三是算好協作賬,打通征管改革“任督二脈”。緊扣“營改增”后征管空檔和稅收流失問題,成立財稅協調辦公室,強化國稅、地稅、財政聯動效應,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稅費征管保障工作的意見》,制定《市級稅費征管保障工作方案》和《咸寧市稅費征管保障工作考核辦法》,強化征管措施,狠抓挖潛增收,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可比增長10.1%,保持了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的勢頭;開通減免優惠綠色通道,全面落實6提速3減負措施,每筆涉稅事宜的辦理時間縮短為3分鐘,辦理時限由原來的2天到現在即時即辦;開設納稅人專題培訓班,先后培訓輔導納稅人5000人次,印制發放稅收宣傳資料20000份,幫助企業減免涉費難題47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