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專員辦在2016年度財政金融監管工作中堅持服務理念、堅守底線思維,密切關注地方金融運行和風險狀況,以防控財政金融風險為抓手,充分發揮各項監管職能合力,助推金融綜合監管轉型,為地方金融發展建言獻策、有效作為。
一、財政金融政策共同發力,助推普惠金融事業發展
重慶專員辦辦和重慶地方財政、金融部門瞄準地方民生社會事業薄弱領域的具體特征,有針對性地抓好普惠金融發展。一是在財政政策方面,認真落實普惠金融財政扶持政策,2016年共向財政部審核申報專項資金6.2億元,累計落實中央財政提前下撥貼息和獎補資金3.5億元,撬動“雙創”信貸投放28.3億元、民貿民品貸款53億元和農業保險資金2.8億元,實現農業保險責任270億元,為引領基層金融機構支農支小、支持大眾創業和民生社會發展有效發揮正向激勵作用。二是在金融政策方面,積極開展創業擔保貸款、農業保險等普惠金融政策調研,督促金融業將補好三農、小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金融服務短板作為重點工作來抓。截至年末,全市銀行業涉農貸款余額4676.9億元,同比增長6.9%;扶貧貸款余額超700億元,惠及全市70余萬建檔扶貧人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5659.7億元,同比增長10.5%,小微企業貸款戶數22.3萬戶,同期增加4429戶,普惠金融事業發展態勢良好。
二、維護金融發展秩序,守住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 重慶專員辦立足重慶經濟特點,緊扣宏觀金融形勢,以金融企業呆賬核銷、貸款減免、抵債資產處置等三項業務監管為載體,以預警區域性金融風險、防范向財政風險轉化為目標,發揮好金融協同監管機制功能。一是構建協作監管格局。強化與“一部三局”、重慶市財政局和金融辦的監管協作,建立聯絡員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等具體運行機制,重點解決職能交叉、監管對象重疊等現實問題,提高了財政金融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二是建立動態監管機制。立足專員辦現有授權監管職責,建立要素齊全、內容全面的財政金融監管報表統計體系,定期收集、分析金融機構主要經營指標變動情況,梳理共性問題,提煉特性問題,定期向財政部和重慶市委市政府報告,為金融風險監管決策提供參考。三是從源頭上抓實風險防控。結合呆賬核銷、專項轉移支付審核等日常監管,深入查找金融機構內控制度缺失和管理漏洞,糾正其重眼前輕長遠、重業績輕風險等不當理念和做法,有效引導回歸信貸本源,優化信貸資源投放,從源頭上防范金融風險,為重慶金融業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三、突出“參謀助手”定位,發揮“前哨陣地”功能
重慶專員辦積極適應深化工作轉型需要,突出核心環節關鍵作用,在財政金融監管中有為有位、善作善成。一是聚焦監管本職,抓實財政金融政策傳導。通過多種形式加強財政金融政策傳導,主動為金融企業做好服務,深入宣講財稅和會計政策,積極從內部控制、風險管控等方面為金融企業建言出招,力促其規范管理、堵塞漏洞和防范風險。二是主動把握脈搏,強化金融機構資產財務監管。遵循提升監管高度、拓寬監管角度、挖掘監管深度的原則,通過資產財務事項日常監管,促進其提高公司治理和風險防范能力,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三是注重管理創新,探索外貸債務監管新方式新路徑。加強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項目日常監管和地方政府外債清理甄別工作,努力積極研究融入中央財政金融合作項目管理的途徑方式,在PPP項目、專項建設基金等新型財政金融合作中切實發揮專員辦就地監管的作用,為深化金融綜合監管轉型,凝神聚力、砥礪前行,助推地方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